港交所旗下倫敦金屬交易所三月一度暫停期鎳交易,而且取消部分買賣,遭一間對沖基金入稟索償超過35億元。
用於生產不鏽鋼等的金屬鎳,期貨價格三月一度連日急升。港交所旗下倫敦金屬交易所罕有停市,取消期間多宗買賣,但遭到一間對沖基金向英國高等法院入稟,指控取消交易的決定不合法,可能侵犯他們的權益,索償超過4.5億美元、相當於超過35億港元。
交易所認為申索毫無依據,會積極抗辯,重申當時是因為期鎳價格短時間內大幅上升,市場已經失序,所以取消部分交易,回到相信市場是有序運作的時間點。
期鎳三月初曾經兩日內急升兩倍以上,至每噸超過十萬美元。據報因為內地鎳生產商青山控股去年以來累積大量淡倉,但其後鎳價明顯上升被逼平倉,進一步刺激鎳價上升。
交易所其後暫停數天期鎳買賣,再取消近39億美元交易,其後復市時設置價格升跌幅限制,但因為技術問題最初一度出現混亂,而且容許青山與銀行討論暫緩追加孖展保證金,然後再逐步減少持倉,避免數十億美元損失,做法都引來外界批評,英國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
倫敦金屬交易所行政總裁張柏廉其後改變辭職的意向留任。為了避免事件重演,已諮詢業界提升透明度,例如定期收集場外交易的訊息等。
交易所在2013和2014年曾經被美國起訴在鋁倉儲有壟斷行為,產生法律費用影響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