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通脹持平 分析指未來封控風險存在下調全年經濟增長預測

內地通脹連續兩個月持平,上游通脹創逾一年低位。有分析預期,商品價格維持高企,但經濟放緩令內需疲弱。

內地疫情受控,市場供應轉趨穩定,五月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按年升百分之2.1,略低過市場。

整體食品價格按月下跌,當中鮮菜大量上市,加上物流逐步暢通,價格按月下降一成半,但豬肉價格上升約半成,鮮果和雞蛋價格就升約百分之一。

北京新發地市場菜販趙金超稱:「番茄主要是來自河北,近期河北產量不斷擴大,一斤下降了兩毛錢。」

反映上游通脹壓力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按年上升百分之6.4,是14個月以來最低。

ING銀行大中華首席經濟師彭藹嬈表示:「無論是國外或國內的油價都會一起上升,甚至煉油都會有所影響。我們預計未來第二、三和四季的PPI,都有機會達到按年增長百分之九左右。」

另外上海部分區域周六起再次展開全民檢測,北京部分地區的疫情防控,亦再度收緊。

分析指出,內地未來封控的風險仍然存在,影響暑假出行,下調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至百分之3.6。

美聯儲有官員認為下月貨幣政策去向仍未明朗

美國聯邦儲備局有官員認為,下月貨幣政策去向仍然未明朗。

明年有貨幣政策決策權的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梅斯特表示,最新一輪通貨膨脹數據使人失望,但即使如此,她目前難以確定聯邦儲備局下個月中的貨幣政策會議應該有甚麼行動,指這次會議之前,還有多項重要經濟數據公布,現階段預測這次會議結果不是明智的做法。

不過,她亦指出通脹仍然過高,聯儲局需繼續努力壓低通脹。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