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多個金融監管機構高層離職後,仍未找到繼任人。有學者指,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下,本港若落後新加坡等地,或動搖到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本港外派人員以至本地人才流失嚴重,金融監管機構亦面對同樣問題。
原為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的魏建新,自今年五月離職後,職位暫時未有人填補。另一位執行董事、掌管企業融資部的何賢通,於去年八月離任後,職位懸空近一年。
保監局的情況更為嚴重,兩名執行董事浦偉光及譚偉民,自2020年六月離任後至今已兩年,仍未物色到繼任人。
至於積金局,自前行政總監羅盛梅於去年六月離任後,職位懸空一年後,日前才宣布由署任行政總監鄭恩賜接替。
金管局早前亦指,去年人才流失率達百分之七,高於以往年均的百分之三至四,證監會的流失率更達一成二。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監管機構固然要處理比較辣手的問題,就是一些跨境監管,內地和香港兩邊,如果沒有一定江湖地位、經驗,不熟悉內地的話,其實未必稱職,還有你說薪酬方面,很多金融機構在其他地方都付得起這個薪酬,對於監管機構高層有其他選擇,他未必會考慮來香港。」
學者亦指出,防疫限制是造成監管機構難請人的最大的障礙。
李兆波說:「雖然現時縮短至七天,但對一些金融業界人士來說,每一天差不多等於一年,你叫他在酒店發呆七天,成本相當高,可能會在其他地區發展,例如英國脫歐後很需要金融人才,新加坡、亞洲其他城市都想做金融中心,相比之下香港在人才爭奪戰,似乎處於比較劣勢的地方。」
他又指出,若金融監管人才問題短期仍無法解決,中長期或影響監管質素,有損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