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零售銷售連跌兩個月 行業協會指第二階段消費券對業界幫助有限

本港零售銷售連續兩個月錄得跌幅。零售管理協會認為,即將發放的第二階段消費券對業界幫助有限,外圍經濟動盪會進一步削弱市民消費力,對零售業是一大隱憂。

疫情加上環球市況不明朗,影響市民消費。政府統計處公布,六月零售業總銷貨值按年比較跌百分之1.2,差過市場預期;上半年零售業總銷貨值按年跌百分之2.6。

按類別劃分,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跌幅達一成三,汽車及汽車零件跌一成,但燃料上升百分之七。六月零售業總銷貨值中,網上銷售佔百分之8.2。

政府發言人表示,零售業表現在第二季改善,但受本地確診數字回升,及多家主要央行大幅加息,令六月數字下跌。

政府發言人表示,即將發放第二階段消費券有助支持消費需求,但零售業往後的表現,視乎本地疫情發展、金融市場狀況收緊,對市民消費能力和氣氛的影響。

有會計師行預期本港消費難以單靠本地市場支撐,認為若局部通關,全年零售額會有半成增長,達到3,700億元。

羅兵咸永道消費市場行業亞太區主管合夥人鄭煥然說:「香港即使給予一萬元(消費券),都達不到之前的高峰,甚至乎不要說高峰,四千多億元(零售額)是過往十年的平均水平,都達不到。就是因為香港本身七百多萬人口的消費能力已經差不多,我們仍然十分依靠外來的因素幫助香港的零售銷售。」

他表示,經濟不穩令消費者對黃金需求增加,以應對通脹及財富保值,預期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品的零售額全年會有雙位數升幅。

特首指訪港旅客增加等助零售業復蘇 業界冀引入大灣區人才

本港復常及訪港旅客增加,不過零售管理協會表示,未來業界仍面臨很多不明朗因素。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香港零售高峰會致辭時表示,零售業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隨著社會復常,與內地及海外全面通關,訪港旅客增加及政府派發消費券,對零售業界會有幫助。

行政長官李家超稱:「去年全年到訪香港的旅客只有約六十萬人,但到了今年首四個月期間,我們已經歡迎了大約七百三十萬名旅客,零售業市場亦都同時回暖,今年首季的總銷貨價格及數量都錄得超過兩成的按年增長,展現了良好的復蘇勢頭。政府推出的消費券計劃,亦都支持零售市道,對本地消費市場起了提振的作用,全年的兩期消費券,總共為本地消費市場注入超過三百億元的購買力。」

不過零售管理協會表示,業界在經濟復常後仍面臨挑戰。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而未來在零售業復蘇的路上,仍然是面對外圍環境經濟不明朗的因素影響著,以及租金上漲、人才不足等等的挑戰。而在各行各業都搶人才的年代內,零售業界面對極大的挑戰,極之需要吸納本地,甚至是大灣區的人才加入,以提升我們香港作為購物天堂的競爭力,而我懇請特首以及有關的官員,加強推動職業專才教育,大力支持零售業界人才發展及培訓,同時亦都推動大灣區人員流動,幫助業界解決人才短缺燃眉之急。」

協會表示,疫情後市民消費模式轉變,業界亦應探討如何把握數碼科技及創新的商業模式,以滿足顧客的需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