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事推高能源價格 國際能源署及油組對原油需求預測現分歧

石油輸出國組織再調低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預測。但國際能源署認為,更多地方以石油取代天然氣發電,反而令需求加快增長。

俄烏戰事大幅推高能源價格,但對需求帶來甚麼影響,國際能源署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有分歧。

油組認為,戰事和抗疫影響全球經濟,加上高通脹蠶食購買力,能源需求已有放緩跡象,將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預測,由每天336萬桶降至310萬桶,是四月以來第三次調低展望,明年需求增長預測維持進一步放緩至270萬桶。

但國際能源署認為夏季炎熱,而且天然氣價格持續飆升,導致改以石油發電的需求增加,蓋過經濟疲弱的影響,所以將今年原油需求增長預測,調高38萬桶,至每天210萬桶,預計明年需求會再增長210萬桶。

雖然西方加強制裁俄羅斯,但中國、印度、土耳其等趁機「執平貨」,令俄羅斯七月石油產量只是較戰事之前少每天31萬桶,跌幅不足百分之3。

國際能源署形容制裁暫時影響有限,但預計當歐盟年底開始全面停止海運俄羅斯石油,明年初產量可能因而減少兩成。

俄羅斯已因應制裁風險,將輸送天然氣到歐盟的北溪一號管道,產能大減八成。評級機構穆迪警告,如果供應完全切斷,歐元區經濟明年會倒退最多百分之3.5,社會政治風險增加,削弱面對更多衝擊的能力,威脅部分國家的主權評級,特別是意大利、捷克和斯洛伐克。

德國總理朔爾茨透露,已與法國、西班牙等討論,支持興建新的管道,引入北非的天然氣經西班牙等供應中歐,但法國之前反對計劃。

油組與盟友將延長現行減產協議至後年底 沙特下月起額外每日減產百萬桶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等盟友延長現行減產協議至後年底。沙特阿拉伯下月起,額外減產每天100萬桶。油價亞洲市早段曾升約百分之3。

擔心環球經濟疲弱影響能源需求,紐約期油五月累積跌超過一成。為了平衡供求和支持油價,石油輸出國組織和俄羅斯等盟友經過長達七小時的激烈談判後,決定延長現行減產協議,包括四月初突然宣布的自願減產合共每天366萬桶,相當於全球需求約百分之3.6,直至明年底。而且沙特阿拉伯下月開始,額外減產每天100萬桶,令產量降至每天900萬桶左右,是前年六月以來最少。

沙特同意今次單方面減產,是為了促成聯盟的協議,強調會用盡任何方法穩定石油市場,但拒絕透露會否延長有關減產,因為不想讓市場能預計該國的行動。

沙特阿拉伯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說:「我需要稱之為『沙特阿拉伯請食糖』,即七月開始減產每天一百萬桶,這一百萬桶(減產)可以延長。我們會繼續對沖(需求),只要我們看不到(市場)明朗和穩定。」

會談最艱難的地方,是明年開始重新分配產油量上限。俄羅斯和非洲的安哥拉、尼日利亞等在獨立評估實際產能後,願意接受較低的目標。相反產能已擴張的阿聯酋,明年可以增產每天20萬桶。但由於以往尼日利亞等,因為投資不足未能滿足配額,所以聯盟實際產量沒有改變。

俄羅斯形容市場供求大致平衡,但關注歐美積極加息對行業融資和能源需求的影響,聯盟需要時可以調整決策。

有分析認為,油組和盟友是發出明確訊號,願意捍衛油價,打擊看淡石油的投機者,尤其是沙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估計,沙特需要油價在每桶80美元財政收支才能平衡,同時滿足王儲穆罕默德的經濟計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