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被西方制裁後與中國加強雙邊貿易,在國際人民幣支付市佔率亦晉身全球第三。
西方加強制裁之後,俄羅斯轉為與中國等發展貿易,連帶使用更多人民幣。
環球跨境支付系統SWIFT統計,七月俄羅斯企業和銀行參與近百分之4國際人民幣支付活動,成為第三多的市場,僅次於香港和英國,比例較前一個月高一倍以上。二月俄烏戰事爆發之前,俄羅斯從來都未上榜。
俄羅斯貨幣盧布就不再是國際支付市場二十大貨幣之一,比例低過百分之0.3。
俄羅斯不少石油和天然氣改為出口到中國等亞洲地區,令歐洲供應持續緊張,指標天然氣期貨價格周四升超過百分之6、創新高,較往年同時高10倍左右。
區內主要經濟體德國,更受到萊因河乾涸打擊,例如油公司蜆殼需要削減當地能源提煉和化工廠的產能,原本每天超過32萬桶,因為物流受水位太低影響。
德國經濟部發表月度報告,擔心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大減,導致能源價格高企,而且供應鏈阻滯持續,都嚴重損害德國經濟發展,形容前景黯淡。
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長蓋斯接受《路透》訪問時,認為油價高企是因為歐美近年只是留意可再生能源,在石化行業、尤其是下游投資不足,不應歸咎於油組。因為他們已接近用盡閑置產能。
他認為,實貨市場需求仍然強勁,對今明兩年前景仍然樂觀,例如中國經濟增長仍然驚人,毋須過分擔心需求放緩。
但強調必要時可以增產或減產,與俄羅斯等組成控制產量的聯盟,在今年底屆滿後,亦希望可以延長甚至擴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