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七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9% 創今年以來最高升幅

本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低於市場預期。

政府統計處公布,七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百分之1.9,略低於市場預期的百分之2,但升幅是今年以來最高。

剔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基本通脹率為百分之1.9。

以電力、燃氣及水的升幅最大,達到一成半;衣履升幅逾百分之六;基本食品升半成;外出用膳及外賣升逾百分之三;住屋則跌百分之0.4。

政府發言人表示,本港的基本通脹維持溫和,但由於主要入口來源地的通脹高企,外圍價格壓力預期在一段時間內將持續顯著,而本地成本壓力應繼續輕微。總體而言,通脹在短期內應會保持溫和,政府會繼續留意情況。

內地上月通脹降溫 分析指短期防通縮風險

內地上月通脹降溫,二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按年升幅是一年來最小,主要食品及多項服務價格按月回落。

農曆新年後需求回落,而且天氣轉暖,農產品供應充足,都令內地通脹明顯降溫。

國家統計局公布,二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按年升百分之1,低過市場預期;按月下跌百分之0.5,跌幅大過預期。當中一半都來自豬肉和鮮菜,價格分別跌百分之11.4和4.4;鮮果和蛋類按月亦分別跌百分之1.2和3.6。

多項服務價格亦回落,機票、交通工具租賃和旅遊費用按月分別跌百分之6.5至12。

有分析認為,樓市復蘇需時,加上市民消費仍較審慎,短期要提防通縮風險。相信最快第二季會調低存款準備金率,支持信貸和消費,刺激通脹回升至中央訂下的百分之3目標。

東亞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李振豪說︰「供應鏈增長其實較明顯。參考歐美市場抗疫後開放經濟,都要六至九個月才回復正常生活,相信未來要處理的是如何刺激內需。加大固定資產投資都要資金,所以適度降準,譬如5點子、10點子,象徵式訊號告訴市場(政策)會放寬,相信是會的。」

反映企業成本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按年計連跌五個月,二月跌百分之1.4,跌幅是2020年十一月以來最大;按月則止跌、轉為持平,主要因為企業加快恢復生產帶動需求。

石油、天然氣、金屬等價格均上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