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能源供應緊張惡化,天然氣價格升至往年同期的十五倍,比利時警告未來十個冬季都「難捱」。
俄羅斯輸往歐盟的天然氣管道北溪一號下周暫停運作三日,開始額外維修保養。由哈薩克向歐洲輸送石油,俄羅斯是大股東的管道系統,又因為機件損壞,三個出口點有兩個暫停運作。
擔心俄羅斯切斷歐洲的能源供應,歐洲指標天然氣期貨價格周一急升一成三,是往年同期的十五倍左右,德國電力期貨曾創新高。
比利時首相德克羅警告,能源價格高企,部分行業經營面臨重大困難,歐洲可能要經歷五至十個「難捱」的冬季。
德國央行擔心,當地通脹秋天可能達百分之10,冬天經濟很可能衰退。
歐元兌美元相隔一個多月再次失守一算大關,曾經創近二十年低位,兌港元一度失守7.8。
渣打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表示:「歐洲民眾似乎在未來一段時間,有較緊日子需要過。無論歐洲也好、英國也好,暫時經濟在至少未來三至六個月都不容易太樂觀。(歐元兌美元)0.975的支持力還可以,如果失守就可能低見0.95或0.96水平。如果(俄烏戰事)延續,我們相信暫時來說歐元都是不宜沾手。」
不少券商亦形容歐元失守一算只是跌浪開始,摩根士丹利估計本季低見0.97,野村更估計十月之後可能下試0.95或更低。
英國前景亦不容樂觀,受天然氣價格高企影響,有顧問公司估計,明年第二季家庭能源帳單上限可能升至每年5,300英鎊,較現時高一倍以上。花旗估計明年初當地通脹可能高達百分之18.6,創46年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