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有官員表明,需要持續加息令經濟放緩才能遏抑通脹。有基金公司對股票和債券都審慎,傾向暫時套現離場觀望。
美國上周連續第三次加息四分三厘,而且示意十一月可能再大幅加息,觸發金融市場震盪。
聯儲局今年議息時沒有決策權的亞特蘭大聯儲銀行行長博斯蒂克,強調通脹仍然太高,需要盡力遏抑物價,這意味經濟需要放緩,部分職位需要流失,但幅度有望少過之前的危機,例如現時每月仍然有新增職位,相信經濟有很多正面動力,有能力吸收加息的影響,有序地放慢,避免帶來深刻的痛苦,但同意要達致「軟著陸」不容易。
憑2007年次按危機前,大舉沽空美國樓市成名,有「沽神」之稱的著名對沖基金經理約翰保爾森,相信美國樓市將會再次大跌,但現時銀行業資本相對充足,例如平均約百分之9,部分超過百分之10,所以應該不會再有接連破產,重演金融海嘯的危機。
全球最大基金公司貝萊德表明,難以估計通脹何時回落,聯儲局究竟積極加息至何時亦不明朗,對股票和債券都持審慎態度,暫時持有更多現金,等待美股沽壓接近完成後才入市。
投資銀行高盛,將標普500指數年底目標由4,300點降至3,600點,與現時水平相近,如果美國經濟衰退,指數會進一步跌至3,150點。
《金融時報》引述統計,基金等過去四星期買入超過340億美元股票等認沽期權,相當於為大市遭到拋售買保險,金額創2009年以來紀錄新高。
瑞穗銀行擔心,美國持續加息令美元強勢,如果人民幣和日圓再明顯貶值,依賴出口的亞洲國家會受衝擊,有重演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