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上月新增貸款勝預期 按月增加逾15%

內地上月新增貸款好過市場預期。

內地去年12月份新增貸款約1.4萬億元人民幣,按月增加逾一成半,高過市場預期的1.1萬億元人民幣。

另外,上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31萬億元人民幣,較市場預期少2,900億元人民幣,亦較11月少6,800億元人民幣。

上月底,廣義貨幣供應量M2,按年增長百分之11.8,增速較11月底低0.6個百分點。市場原先預期較11月底回落0.2個百分點。

有經濟師認為,疫情對內地經濟的影響正逐步減少,加上季節性因素,預計本月內地信貸額仍會錄得增長。但由於基建投資和房地產仍是主要的信貸投放,融資需求疲弱的狀況將會持續,而為穩定增長,中期借貸便利利率有望於本季下調。

內地表明遏抑投機炒作支持人民幣匯價回升 分析員對後市看法分歧

內地表明會遏抑投機炒作後,人民幣匯價由低位回升,分析員對後市看法分歧。

雖然內地部分經濟指標放緩,但人民銀行沒有迅速放寬貨幣政策,五月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一年期和五年期以上,連續九個月維持不變,分別在3.65厘和4.3厘。

人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上周五強調,堅決遏抑匯價大起大落和投機炒作,支持人民幣由超過五個半月低位回升,在岸人民幣一度重新逼近七算。

滙豐相信市場關注7、7.1兌一美元等主要心理關口,但官方應該沒有「底線」;雖然短期缺乏外資流入,人民幣未有持續回升的動力,但長遠仍然看好,估計在岸價年底重上6.8左右。

滙豐亞洲外匯分析主管周淑芬表示:「雖然人民幣利好最終會出現,但需要等待稍為更長時間,亦只能由很多外部因素觸發,有點較難預測時機,例如出口下跌、聯儲局貨幣政策轉向、中美關係改善的消息,這些我們相信最終會發生,但何時更清晰就不明朗。」

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前司長管濤強調,內地經濟穩步復蘇,國際收支仍然較強勁,都明顯支持人民幣匯價未脫離穩中向好的趨勢,所以不宜押注單邊貶值。

官方《證券時報》頭版評論文章亦相信只要遏抑短期投機資金,人民幣最終應該回到應有價值,反映經濟基本面。

但投資銀行高盛認為,美國債務違約危機引發部分資金流入美元,當作持有現金避險,加上內地部分經濟數據轉弱,將三個月在岸人民幣目標由6.8調低至7.1兌一美元,形容短期未有動力轉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