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之後,據報荷蘭和日本都可能聯手限制向中國出口晶片設備和技術。
美國去年底加強限制向中國出口晶片設備和技術後,尋求同類產品兩大供應來源荷蘭和日本都跟隨。總統拜登本月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以及荷蘭首相呂特會面後,可能有成果。
《彭博》引述消息指,荷蘭和日本最快月底可能同意聯手實施出口管制,但未必好像美國般嚴厲,即不單涉及設備出口,甚至限制美國公民為中國晶片公司工作。
呂特周四出席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表明,很有信心能達成共識,雖然要視乎各國之間討論,但可能不用隆重宣布、已經開始執行,強調希望確保歐美在半導體行業保持領先優勢。他又期望歐盟能統一對華政策,但毋須在中美之間作出選擇。
荷蘭首相呂特表示:「在中國議題上,歐洲主要問題是沒有經協調的對華政策。即使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荷蘭,我們在發揮對華政策效果都太細小,在這些大議題需要一起執行。我們不是要選擇站在美國或中國一方。」
副總理劉鶴本周與美國財長耶倫會面,同意加強在宏觀經濟和金融問題溝通。《路透》引述消息指,美國財政部官員組成團隊,下月將前往中國,為耶倫未來數個月訪華作準備,但預計會在三月人大、政協兩會,財金官員調整後才成行。
耶倫去年曾支持放寬對華關稅,協助遏抑通脹。美國商會、資訊科技行業協會,以及多間中小企,都呼籲政府撤銷關稅,認為只會推高入口物價,損害企業競爭力,最終工人、家庭都受害。
中方多次要求取消所有關稅,又批評美方對盟國經濟脅逼、惡意封鎖和打壓中國企業,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損害全球產業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