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本港企業活動重拾增長 受惠訂單需求回復增長

有調查顯示,香港企業活動重拾增長。

標普全球香港採購經理指數一月升至51.2、是五個月最高,亦是去年八月以來首次扭轉收縮,回復至50以上的擴張水平。

受惠香港和內地放寬防疫,訂單需求重拾增長,表現是半年來最好;出口亦有起色。企業再度增加產量,經營信心更創新高,預期銷情進一步暢旺;而且就業有增長、表現是七個月最好。

但成本繼續上升,企業向客戶轉嫁成本,產出價格升幅是超過十一年最大,需要留意加價未來數月會否影響需求。

【需求疲弱】調查指本港企業活動收縮程度減弱 有中小企對經營前景樂觀

有調查顯示,本港企業活動收縮程度減弱,有中小企對今年經營前景樂觀。

受惠防疫限制放寬,本港企業的生產活動轉趨活躍。標普全球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上月回升至49.6,是四個月以來最高,但仍然在50以下的收縮狀態。

編製指數的機構稱,隨著政府進一步放寬防疫,企業四個月以來首次增產,就業輕微改善,但本地和海外需求仍然疲弱,所以繼續縮減採購和庫存,而且價格壓力仍然明顯;而成本不斷上漲,不論是採購成本,還是薪酬成本,都推高整體投入成本的通脹,是四個月以來最大,企業需要加價,將負擔轉嫁客戶。

有中小企表示,受疫情影響,去年很多企業在內地的廠房要停工停產,但相信最壞情況已過。

廠商會永遠名譽會長吳宏斌稱:「過去一整年在內地,疫情等的防控措施防礙及阻礙很多生產進度,很多時要停工,很多工人受感染而不能上班,需要停產。這個情況將來不會再有,因為對這個病毒的看法有所改變,很多(生產)回復正常的話,對今年2023年很樂觀。」

吳宏斌表示,目前的生意回復至疫情前七至八成,但部分服務行業,尤其是與旅遊相關的中小企,因缺乏遊客,加上市民外遊,令本地消費力仍然疲弱,期望政府帶頭消費,並且派發消費券,並延長多項協助企業紓困的措施,減輕其經營壓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