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內地通脹有升溫跡象,消費物價按年升幅是三個月最大,內地放寬防疫政策,刺激出行及娛樂消費需求大增。
內地放寬防疫加上農曆新年效應,經濟活動明顯復蘇。在部分食品和服務價格帶動下,國家統計局公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一月按年升百分之2.1,升幅是三個月以來最大,按月亦由持平轉為升百分之0.8。
由於假期出行和娛樂消費需求大增,支持上月機票和交通工具租賃費,分別按月升兩成和一成三。電影和旅遊價格亦升約一成。
食品價格按月升百分之2.8,升幅擴大2.3個百分點。當中鮮菜按月升近兩成,鮮果亦升百分之9。但由於生豬供應持續增加,豬肉價格跌近一成。
北京新發地市場負責人童偉稱:「一月份白條豬的日均上市量,比去年十二月份有近三成的增幅,與(去年)十月份相比,增幅超過百分之50,上市量的增幅超過需求量的增幅。」
但受油價波動和煤價下跌等影響,反映企業成本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連續四個月按年下跌,一月跌幅擴大至百分之0.8。
有分析認為,意味製造業,以至整體經濟未完全復蘇,在農曆新年效應減退後,通脹整體受控。
高富金融投資總監梁偉民指出:「防疫政策改變了之後,相信今年經濟動力有機會轉為強一點。但因為始終今年整體大格局,全球通脹都由高位開始回落,所以我相信兩個因素是會抵銷,所以即使消費物價會高少許,我估計(升幅)都在百分之3至4這些範圍。繼續『放水』、繼續較寬鬆的銀根,這些都會持續。」
他預計當局會觀望經濟復蘇進度,如果年中都未達到預期,可能再調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