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商湯集團等中資人工智能公司成功繞過美國限制使用晶片。荷蘭就計劃夏天之前,加強管制向中國出口晶片設備。
美國近年針對中國科技行業,包括將多間人工智能公司列入出口管制清單。
但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指,不少已經有方法繞過限制,包括使用雲端供應商與第三方達成租賃安排,或通過其他子公司採購相關晶片。
例如商湯集團通過中介,購買原本禁止出口的晶片,形容行業紛紛儲藏有關晶片,但強調會小心滿足合規和法律要求。
提供聲紋辨識技術的科大訊飛,一直租用美國輝達的人工智能晶片,用於訓練和提升數據分析等能力。由前輝達和阿里雲員工創立的雲端服務公司智星雲,現時可以出租八粒相關晶片,每小時收費10美元。
報道引述美國商務部回應,會調查潛在違反管制的行為。
美國去年十月亦加強限制向中國出口晶片設備,而且拉攏另外兩大供應來源,荷蘭和日本都參與。
荷蘭貿易部去信國會宣布,預計夏天之前制訂管制清單,受影響的是製造晶片的關鍵設備、部分深紫外線光刻機DUV是現時第二先進的技術。
主導全球晶片光刻機供應的荷蘭公司ASML確認,日後必須申請許可證,才能出口最先進的DUV設備,但相信對今年業績展望沒有實質影響。
中國去年底已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美國對華實施晶片等出口管制,批評美國霸凌和脅逼其他國家,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希望停止擾亂高科技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