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正宇據報下月訪英 成三年來首次有官員訪英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據報下月訪問英國。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指,許正宇計劃下月訪問英國,預計將與當地官員、商界會面,是三年來首次有官員訪英。許正宇的辦公室確認,他今年會訪問歐洲,但細節有待公布。

另外,報道提及內地亦加強吸引外資。外交部本周開始組織英國、歐洲和澳洲的官員和商界到深圳、珠海、廣州和東莞,參觀大灣區的發展、拓展商機。但美國官員以另有行程為理由缺席。

【大灣區解碼】全面通關後兩地醫療系統有望加強合作

在內地工作的港人,需參與五險一金計劃,其中包括基本醫療保險,去公立醫院看門診或手術都可以報銷,但私家醫院需另外購買商業保險,才可以報銷。

蘇小姐是在深圳工作的港人,看醫生會傾向於看香港醫生,或喜歡到私家診所或醫院。

住院港人蘇小姐表示:「我自己身邊認識一些香港人,大多數都會買商業保險,如果不是就會自己付錢,買一些私家的產品。因為現在私家醫院或私家診所,他們會有一些成員計劃,可能一整年看多少錢,會有一些類似保險的產品,但每間私家醫院推出的產品就不一樣。」

蘇小姐就醫的這間深圳和睦家醫院,是首家港人投資及參與管理的綜合性私家醫院。醫院亦聘請不少香港醫療人員,港人李駿傑在內地大學畢業後,直至上年深圳開設新園區,才申請調職來大灣區。他認為,現在的工資是與城市生活水平匹配,可以足夠支付生活,及有五險一金的社會保障計劃。

醫院藥劑科藥師李駿傑稱:「我覺得最大的分別是語言的問題,因為始終內地是以普通話為主,在香港都是廣東話、英文為主。可能剛開始是會有一些不適應,包括是溝通的時候,聽或者表達自己都不是那麼順暢,但當克服後,其他東西都是大同小異。」

醫院聘請不少香港醫療人員駐院,相信會吸引到部分港人。

醫院投資集團執行董事蕭毅晃指出:「我們大概有百分之20、或百分之30的病人,是外籍或者是港籍,因為沒通關之前,這個比例其實在其他院區都會受到影響,無論港籍或外籍病人都有所下降。」

蕭毅晃說,作為一間高端私家醫院,收費標準比香港私院便宜,他認為這聯動非常有優勢,亦十分看好大灣區醫療潛力。

蕭毅晃說:「大灣區整個人口的規模8千多萬,當中亦都好多病種在香港比較少見,甚至一些疑難雜症,香港醫生亦都好多好好的國際經驗,甚至手術方面,都有好多創新的療法,可以帶到給大灣區的居民。」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