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鄖縣出土第三枚古人類頭骨化石 助研究人類進化歷史

湖北鄖縣出土第三枚古人類頭骨化石,有助研究人類過百萬年進化歷史。

這枚化石就是在湖北鄖縣學堂梁子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鄖縣人三號頭骨化石,在當今發現的同時代古人類頭骨化石中最完整,有超過一百萬年歷史。化石提取出土過程歷時近七個月,當局專門修建恒溫恒濕考古方艙,將頭骨放在特製保險櫃。

學堂梁子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陸成秋表示:「沒想到三號出現時比我想像好得多,一眼就認出來是一個很完整的古人類頭骨。這個鄖縣人正好處在直立人,兩百萬年演化史上正好中間位置,一百萬年關鍵節點。比如你往前追溯,想知道元謀人長甚麼樣,只能通過鄖縣人去往上推演。」

遺址在1989及1990年先後發現兩枚古人類頭骨化石,今次是第三次。

陸成秋稱:「我們用的老話『三人成眾』嘛,原來說是(發掘)一號、二號的時候,可能帶有一定的偶然性,那三號一出來、就這麼小的一塊地方,發現三具頭骨,那應該是古人類經常在這活動的。整個世界就這麼五例,在接近一百萬年左右,在這其中就我們鄖縣人是最完整。」

專家指,學堂梁子遺址一帶,是中國境內重要的人類演化聖地,先後發現過各種古代文物和人骨化石。

湖北祖孫三代接力 守護金絲楠林逾八十載

湖北有祖孫三代接力,守護村內金絲楠林超過80年。

湖北來鳳縣百福司鎮舍米湖村,野生楠樹品種多、數量大,以金絲楠木為主。楠、樟、梓、椆,並稱四大名木,楠木居首,古代廣泛用於製作宮廷家具。

村民陳代全的爺爺是村內首代護林人。上世紀40年代,爺爺去世後父親接班。為阻止村民砍木取暖及不法分子砍木牟利,父親在山上建木屋全天候護林。2016年父親去世,由他接棒。

舍米湖村護林人陳代全表示:「我一直都記著上兩輩給我的(叮囑),是任何人都不能破壞(金絲楠木),都要把它們保護好。我接手以後、我就家家戶戶做工作,5點鐘就要起床,起床以後洗臉刷牙,就跟著金絲楠木林走一圈。到了下午3點多鐘,我再去轉一圈。」

巡山途中有時會遇到毒蛇、野豬,當地林業站給他買保險。2018年起,陳代全正式受聘為護林員,每年有4,000元人民幣補助。

陳代全稱:「2023年我已經到退休年齡了,滿66歲了,但我還是會繼續把這片林管起來。對這些樹木我有深厚的感情,只要我還活一天,就必須要保護下去。」

這條村的楠林已達百畝,成材楠樹6,000多棵,楠木育苗1萬多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