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獲瑞士央行借貸補充資本 有學者指或有倒閉風險

投資銀行瑞信財務狀況受質疑,加深市場對金融危機的恐慌。集團其後獲瑞士央行借出最多500億瑞士法郎補充資本。消息刺激歐洲股市指數期貨亞洲市早段曾經回升。

美國矽谷銀行等突然倒閉,引發全球對急速加息後金融風險惡化的憂慮。

信心危機蔓延至屬於有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的瑞信,股價周三曾急瀉三成、再創新低。債務違約風險相當於金融海嘯時水平。

瑞士金融監管部門和央行發表聯合聲明強調,瑞信滿足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和流動資金要求,但需要時會提供流動資金支持。

瑞信其後宣布,向瑞士央行借入最多500億瑞士法郎、相當於超過4,200億港元,額外補充流動資金。當中約30億瑞郎用於提前還債,改善財務狀況。

《彭博》引述消息指,瑞信和當局曾討論更多挽回市場信心的選項,包括更大規模重組、剝離瑞士業務,甚至與同業瑞銀合併等。

瑞信去年以來連續多季虧損,客戶資金流走,而且財務狀況受監管部門質疑。

持股近一成的大股東、沙特阿拉伯國家銀行周三表明不會再注資,雖然其後澄清是法規所限、不能再增持,但觸發市場恐慌。

研究公司晨星擔心,瑞信今年如果未能恢復盈利,可能威脅資本充足水平,可能要再次配股集資,否則面臨「解體」,例如分拆瑞士業務,或資產、財富管理部門上市等。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學者魯賓尼警告,瑞信規模不單是「大到不能倒」,甚至是「大到不能救」。監管部門未必有足夠資源協助,不排除有倒閉風險。

據報美國財政部和歐洲央行分別檢查兩地銀行業涉及瑞信的風險。暫時歐洲央行判斷是個別銀行的問題多於系統危機。

美國多間大行聯手向第一共和銀行注資 冀避免因擠提倒閉

美國十一間大型銀行聯手向第一共和銀行存款300億美元,期望重振外界信心,避免更多中小型銀行因為擠提而倒閉。

矽谷銀行突然倒閉後,美國不少人取回在中小型銀行的存款,轉往相對穩健的大銀行。

外界擔心第一共和銀行是下一個爆發擠提的對象,公司市值過去一周蒸發三分二。

為了重振外界信心,摩根大通、花旗、高盛等十一間大型銀行聯手,在第一共和銀行存款合共300億美元,全部都沒有法定存款保障。據報初步承諾存放最少120天,亦獲監管部門大力支持。

美國財長耶倫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解釋,為矽谷銀行所有存款「包底」,是擔心擠提蔓延引發金融系統風險,示意不會所有銀行都獲得同樣待遇。

美國財長耶倫說:「我們感到有很大的蔓延風險,可能令很多銀行出現擠提和倒閉。銀行系統整體安全和穩健,存戶應該對(銀行)系統有信心。」

《華爾街日報》認為,大型銀行通過存款向中小型銀行注資,雖然可以解決急切的流動資金危機,但難以每間銀行都救助,而且亦未解決問題根源,即迅速加息對管理資產、負債的挑戰。

《路透》引述消息指,加州地區銀行PacWest亦與投資公司磋商補充流動資金。

截至周三的一星期,聯儲局通過貼現窗向銀行借出的短期資金達破紀錄的1,500多億美元,明顯高過金融海嘯時的1,100億美元。

連同為倒閉的矽谷銀行、Signature Bank善後,以及因應事件推出的新融資計劃,一星期已向銀行業注資3,000億美元。

至於獲瑞士央行貸款最多500億瑞士法郎的瑞信,據報在內部通訊強調流動資金指標沒有問題,亦沒有生存危機。

雖然當局曾考慮讓瑞信和同業瑞銀合併增強實力,但兩間銀行都反對,希望維持獨立發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