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財務狀況受質疑 學者指本港銀行擁高資本充足率面對風險暫不大

投資銀行瑞信財務狀況受質疑。集團其後獲瑞士央行借出最多500億瑞士法郎補充資本。有學者認為,香港面對的風險暫時不大。

美國矽谷銀行突然倒閉,引發全球對急速加息後金融風險惡化的憂慮。危機更蔓延至屬於有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的瑞信。

經歷客戶資金流走、連續多季虧損,財務狀況受監管部門質疑。持股近一成的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周三又表明不會再注資。雖然其後澄清是法規所限不能再增持,但已觸發市場恐慌。瑞信股價當天曾急瀉三成、再創新低,債務違約風險相當於金融海嘯時水平。

瑞士金融監管部門和央行雖然強調,瑞信滿足最高資本和流動資金要求,但需要時會提供流動資金支持。

瑞信其後宣布,向瑞士央行借入最多500億瑞士法郎、相當於超過4,200億港元,額外補充流動資金。當中約30億瑞郎用於提前還債,改善財務狀況。

有學者認為,現時是市場出現信心問題,根源是流動性不足,處理得不好,隨時演變為金融危機。至於香港現時面對的風險就不大。

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麥萃才說︰「(香港)銀行內的資本充足比率是很高、比國際性標準高很多,所以即使出現一些虧損,會否導致銀行倒閉?(機會)相對較微。但如果是有更多金融機構因為相關事件牽連而倒閉,香港的金融機構有關連交易的話,屆時可能或多或少受影響。」

據報美國財政部和歐洲央行分別檢查兩地銀行業涉及瑞信的風險。暫時歐洲央行判斷,是個別銀行的問題多於系統危機。

瑞銀料收購瑞信交易最快下周一完成

瑞銀預計收購瑞信的交易最快下周一完成。而瑞信在瑞士掛牌的股票和美國預託證券,最快將於六月十三日退市。

瑞士政府三月撮合瑞銀收購瑞信,按條款,瑞信股東可以22.48換取一股瑞銀股份,瑞士央行提供2,000億瑞士法郎的流動性支持。

收購完成後,瑞銀管理資產達5萬億美元,全球僱員人數達12萬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