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旅遊業經常被詬病景點不多,其實本地有很多活動值得推廣,例如漁業式微後很多魚排閒置,可以改為釣魚場,成為旅遊景點。
當了幾十年漁民的杜晉漳,於2002年獲政府發牌,可從事休閒漁業,自此他便開始經營釣魚場。
釣漁會老闆杜晉漳稱:「我最開始投資了200多萬元,建立4個組件、一些魚排,獲批政府文件才可以開業,開始運作。最初經營時沒幾多生意,因為整個香港沒多少魚可釣,我自己放一些魚落水給客戶釣,才開始有些生意。」
他的釣魚場基本上24小時營業,客人只要繳付180元入場費,就可以無限時釣魚,不過要取走所釣的魚便要另外收費。
南丫島魚場負責人Jackie指出:「當初我們成立之前,曾跟旅遊發展局溝通,跟他們商議後,他們都有意見說,如果你們兼做文化推廣的事情,香港最少可多一個旅遊景點,最初時主要對象其實都是以遊客為主。」
他們經營的釣魚場,除了可讓客人釣魚,還會舉辦導賞團,介紹本地漁業文化、漁民歷史等。
城大理學院副院長(研究及研究生教育)梁美儀表示:「休閒漁業門檻會低些,如果將來發展就要做多一些特別的船,可以載多一些遊客一起釣魚,這個在東南亞和內地都好盛行,可以帶多些人出海釣魚,也都可以載很多客人時,收入會大些。中國有十個省份,只是帶人釣魚,產值差不多是十億人民幣一年,這個真的是一個好的經濟發展。」
梁美儀認為 ,本港目前有很多空置休閒魚排,善用這些閒置資源,可為本港帶來一定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