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經痛纏繞?4大方法令你遠離每月一痛

經痛是不少女性每個月最痛苦的困擾,普遍上大家只想到在月經來臨時以熱敷、喝紅豆湯等來緩解經痛,但營養師表示,其實平日應建立正確的飲食和保養習慣,並在在經期時保持或加強一下,就能緩解來月經的疼痛、腫脹或不適感。為此,家醫診所營養師顏元瀅分享經痛的4大日常保養。

{1}充足攝取蛋白質
經血量大的人要注意蛋白質總量攝取充足,可以調高魚和海鮮類的攝取頻率,除了Omega-3脂肪酸,適量攝入鈣、鋅和維生素D,都能有效緩解經痛。

{2}避免飽和油脂過量
飽和油脂是膽固醇的製造原料,日常飲食中累積過多可能會加厚子宮內膜,在經期時前列腺素也會更加劇疼痛感。

{3}增加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能刺激腦內啡及血清素分泌,是天然的止痛及快樂激素,因此顏元瀅鼓勵女性在經期間也要堅持安排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

{4}避免重鹹
根據研究顯示,避免攝入過量的鹽有助減少血液瀦留,降低腹脹、乳房腫脹和疼痛,顏元瀅提醒,有經痛的女性們平日裡要多喝水,有助體內水分排出。

【最強生命線】大夫斷症:中醫指坐骨神經痛要針對四類辨症治療

《素問.痹論篇》:「痺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濕氣勝者為著痺也。」

城市人生活緊張繁忙,休息不足夠,平時少做運動,容易腰酸背痛。從中醫角度,坐骨神經痛是屬於腰腿痹症的範疇,身體的正氣不足,邪氣入侵身體阻塞經絡,從而產生痹症。

中大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中大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專業顧問(名譽) 註冊中醫師劉錦偉稱:「痹症就是指筋骨關節有麻痹和疼痛,抵抗力下降,風、寒、濕的邪氣,就容易乘虛入侵,阻塞經絡,導致氣血不通,不通則痛。在內因方面,隨?年紀越大,腎氣越來越不足夠,身體的新陳代謝就會減低,繼而會影響筋骨修復。」

中醫會根據患者疼痛的徵狀,再分出四種麻痹性質進行辨症。第一種是行痹,由風寒引起,患者有時會覺得大腿痛或者小腿痛;而第二種是由寒邪引起的痛痹,痛痹通常疼痛程度比較劇烈,以及痛處亦會比較固定。

劉錦偉指出:「第三種是著痹,是由濕邪引起,患者一般覺得腰部有重墜的感覺,以及局部腰腿會有脹痛的情況;最後一種是熱痹,由於熱邪引起,患者會感覺到局部關節會有紅腫、灼熱的疼痛。」

中醫最常採用針灸手法來紓緩痛症,例如位於腰部的腎俞穴。

劉錦偉表示:「或者在臀部的環跳穴、承扶穴,在大腿入面的殷門、委中這些的穴位,可以用按壓的方法,可以疏經通筋活絡,都可以做到一定的幫助。」

劉錦偉建議患者要有適當的休息和做多些伸展運動,同時在寒冷天氣期間要多穿衣服,注意保暖。

劉錦偉說:「寒濕風邪很容易侵襲我們的經絡,所以在寒冷的天氣,一定要有適當的保溫,避免外邪乘虛入侵我們的身體。」

今次同大家推介一款補益肝腎的湯水,杜仲桑寄生燉烏雞湯,有強腎壯筋的作用,適合一般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飲用。

材料:

獨活 30克

杜仲 30克

桑寄生 30克

烏雞 一隻

煮法:

所有藥材洗凈浸水後倒入10碗水,大火煮沸轉至中小火煮90分鐘即可飲用。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https://news.tvb.com/tc/programme/vitallifeline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