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與做夢大不同 拆解夢遊成因

夢遊與做夢,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由精神科專科醫生黎榮謙講解,身體一般的睡眠週期,健康睡眠不同階段的原則。夢遊成因,一般劃稱為患者整體神經系統未完成發育或退化,睡眠時活動神經元未被有效抑制,而做出不同的動作,通常小朋友或老人家較易出現夢遊,為什麼?

不少人以為服食安眠藥便不會夢遊,或對藥性有誤解,醫生糾正謬誤。當身體休息時間不協調,夢遊還有機會敷生其他疾病?行為上,夢遊者會睡不安穩,不時在屋內走動、開雪櫃取食物或隨處小便等,患者醒後通常都不自知。

治療成人夢遊,睡前不要太多刺激大腦活動,由醫生診斷是否正確地服用安眠藥。至於年長者夢遊,就要了解是否由其他病引發待病情有效治療後,夢遊情況預料得以改善。若夢遊情況持續,醫生才會考慮處方鎮靜劑。

不同期數乳癌的治療方案

深入了解女性頭號癌症乳癌的治療方案。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陳冬青談及乳癌成因和風險,女性年紀越大,患病風險相對提高。全港乳癌患者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8歲,一半個案集中於40至59歲,但注意,年輕女士並不代表風險低。

不可改變的乳癌高危因素,即直系親屬曾患病,就會有遺傳性風險。月經初潮過早或停經過遲、未曾生育、35歲後首次生育、患有良性乳房疾病等,也有患乳癌風險。可改變的乳癌高危因素又是甚麼?

女性宜定期檢查乳房。專科醫生亦會細說不同期數乳癌的治療方法;患者如想保留乳房,以現時的醫學可行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