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有垃圾電話攔截程式自動上載聯絡人資料 姓名、住址、電郵都有可能洩露!

消委會:有垃圾電話攔截程式自動上載聯絡人資料 姓名、住址、電郵都有可能洩露!

消費者委員會今日(16日)發表本港使用量較多的5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的測試結果,發現2款程式在取得用戶存取權限後,會自動或由用戶開啟「強化搜尋」功能時,將用戶通訊錄中所有聯絡人的資料上載和整合到程式的資料庫中,並供其他用戶搜索,個人資料如姓名、電郵地址。

「CallApp」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發現「CallApp」在取得存取權限後,會自動將用戶通訊錄中所有聯絡人的資料上載和整合到程式的資料庫中,其他用戶使用程式中「反向搜索」功能,就可以透過輸入他人的電話號碼,追溯到中英文名、電郵地址、社交媒體連結等個人資料。

此外,消委會還發現,「CallApp」的資料保存期限是5年,但程式的私隱政策亦提及,即使期限屆滿,用戶資料仍可能會存放在備份系統,消委會認為做法明顯欠妥。


「Truecaller」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亦指出,「Truecaller」官方網站下載版本有「強化搜尋」功能,用戶可以向程式分享通訊錄,供其他用戶搜索。有個別人士的住址,甚至每月租金等敏感資料都被顯示在姓名當中。


5個攔截程式另設付費功能,價錢由最低「芝麻來電Ji ma Caller ID」每月8元至「Truecal ler」最高每年1,790元不等。撇除「CallApp」和「芝麻來電Ji ma Caller ID」的一次性收費計劃,其餘的付費服務均實行訂閱制且會自動續訂。消委會提醒,消費者移除應用程式並不等於取消訂閱,用戶如不希望繼續付費,須於訂閱或試用期結束前的指定時間內於App Store或Google Play的相關頁面取消訂閱。

在5款程式中,有「CallApp」及「Truecaller」規定用戶必須註冊帳戶方能使用,另「小熊來電Call Defender」的Android版本亦有同樣要求。用戶一般可選擇以電郵地址、電話號碼或登入Facebook或Google等第三方帳戶進行註冊。若選擇透過Facebook註冊,「CallApp」會索取多達8項個人資料,包括姓名、個人頭像、電郵地址、出生日期、相片、影片、朋友名單以及生活時報連結。

消委會建議,消費者在下載和使用攔截程式前,務必仔細閱讀服務條款及私隱政策,並應留意程式所索取的權限是否合理,小心選用攔截程式。

 相關推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