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通行證擴大至指定醫療處所 醫管局指初期將彈性處理不符合資格病人

「疫苗通行證」安排即日起擴大至專科門診等指定醫療處所。醫管局稱,做法是為病人健康著想,實施初期會彈性處理不符合資格的病人。

在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大樓外,市民進入專科門診診所前先要掃「安心出行」,再出示「疫苗通行證」。現時要求要打夠三針,除非是符合未到時間打第三針等豁免情況;若病人不符合要求,可用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代替,陪診者就無這個安排。

翁先生表示:「大家都安全些,起碼不會有感染。目前很多食飯的地方都是這樣。」

有市民指出:「當然是麻煩,他都說到明要不打針的人,要你們這樣麻煩,因為我正接種糖尿針,不知跟他要求打的針(新冠疫苗)會否有衝撞、衝突,有甚麼事情誰人負責?」

鄧太稱:「老人家90多歲,你叫她做測試,都不知誰陪她,我們又要上班。」

在廣華醫院這座大樓,本身包括專科及普通科門診在內,大部分市民都要出示疫苗通行證,一旦不符合要求,院方會再了解市民是往專科門診覆診,抑或是普通科門診。

當局稱「疫苗通行證」亦涵蓋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政府牙科診所、地區康健中心及美沙酮診所等,不適用於急症室、普通科門診診所、母嬰健康院等提供緊急服務的醫療處所,及洗腎中心等,部分為病人提供必須服務的醫療處所。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黃立己指出:「我們明白病人初期未清楚,不知道針數要求,或者檢測無為意到一定要核酸,可能做了快速測試,我們都會盡量替他安排見醫生,有些小朋友、長者未必可以清楚說出自己病情,需要家人代為講解。可以的話,當然家人最好打齊針,跟他一起來,如果無,我們盡量都會彈性處理,可用電話溝通。」

他強調求診時,醫生會再評估市民是否適合打針,在對方同意下即時替他打針,否則會發出豁免證明。

【迎接通關】有學者指疫情已風土化 通關不會致本地疫情爆發

本港新增新冠個案仍然超過兩萬宗,多74名患者離世。港府爭取最早周日與內地首階段通關,有學者認為疫情已在本港風土化,即使有很多人從內地抵港,亦不會令本地疫情爆發。

本港單日確診新增20,230宗,連續近一周維持在兩萬宗水平。本地個案佔19,863宗,28間安老和殘疾院舍,共31名院友和6名員工染疫;輸入個案就有367宗。

隨著與海外恢復往來,政府亦正爭取最早周日與內地首階段通關,會否令香港疫情越趨嚴重?有學者認為疫情已風土化,推算本港社區每日有15至20萬人受感染,相信通關不會構成太大風險。

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表示:「香港應對自己有信心,我們經過了這麼長一段時間,其實疫情已風土化,對於外來感染者有一定緩衝能力,不是說來到一定會爆。不是說完全無風險,當然有少許風險,但風險應可承受得到。以15至20萬此數字來看,即使內地來的人當中再多(確診),都不會較這裡多很多。」

對於政府建議來往兩地旅客,入境前需核酸檢測陰性,他認為最好是48小時內的證明,而屆時兩地陽性檢測標準,即確診的Ct值要看齊,又建議從內地抵港人士應完成接種疫苗。

資科辦宣布,隨著多項防疫抗疫措施陸續放寬,支援「疫苗通行證」的「安心出行」電話熱線(2626 3066),及設於25個港鐵站的流動支援站,將於周日停止運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