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近六成受訪基層不滿公院急症室服務 倡增加診症名額等

有團體調查發現,近六成受訪基層市民不滿公立醫院急症室服務。

社區協會組織4至5月以電話訪問241名基層市民,發現有七成三人有需要時,第一時間會到公立醫院求醫,但分別有半數及近六成受訪者不滿公立醫院普通科門診及急症室服務,主因是候診時間長、診症時段太短及很難預約。

組織指公立醫院診症名額不足,令基層求醫無門,加上健康資訊不足,亦難物色適當基層醫療服務,間接加長公營醫療等候時間,建議成立專責機構管理基層醫療系統、延長普通科門診開放時間及增加診症名額,加強與私營醫療合作,例如增加資助市民使用私家診所等。

普通科門診診所恢復服務 有職員指將盡快配藥縮短患者逗留時間

指定診所改回提供普通科服務。新冠病人和無染疫的求診人士需同場等取藥,有職員指會盡快配藥,縮短患者逗留時間。

之前做了指定診所的南葵涌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恢復正常服務,未開門已經有不少人排隊等候,有約七人是新冠確診者。

林太兩夫婦快測兩條線,指預約診症過程順利。

新冠陽性病人林太太表示:「這裡立即有位,很夜了,晚上十時(預約)都有。」

陽性與無染疫的人分開兩座大樓登記,亦會由兩批醫生分別診症。不過,到取藥時,兩批人會一齊在藥劑部等候,在這裡,新冠患者和非患者要共用洗手間。診所職員透露會盡快為新冠患者配藥,務求縮短他們逗留時間,避免傳播。

有來覆診的長期病患者,指不擔心得太多。

陳先生指出:「無所謂,難道不覆診?我要夠期服藥,我要取藥,我三個月一次。」

陳婆婆稱:「中了一次,不會怕。我甚麼疫苗都打齊,最重要打齊針。」

陪診人士梁先生說:「如不是老人家就不會很擔心,我當成普通的流感,接種了疫苗重症機會應會很微。」

醫管局轄下71間普通科門診,服務恢復正常。

醫管局呼籲症狀較輕微,或較低風險的新冠確診病人,可到私家醫院求診,避免加重普通科門診的壓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