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上半年機場偵破逾300宗毒品案 檢約值六億元懷疑毒品

海關上半年在機場偵破300多宗毒品案,檢獲共千多公斤懷疑毒品,約值六億元。

檢獲的以冰毒最多,約576公斤;俗稱「K仔」的氯胺酮約258公斤。海關指疫情下,販毒集團改以空運走私,檢獲毒品重量及價值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近一倍及三成。

集團主要走私方式是一次過將大量毒品混雜在正常貨物中,或利用網購,經集運公司將相對小量毒品夾雜在大批貨品中。而貨物抵港後透過多個收件人方式,試圖逃避追查。

海關說會利用大數據追查,並與內地、澳門及海外情報機構交流,又呼籲物流業界提高警覺。

警方破獲大型販毒案 指南美毒品原料產量增吸引不法集團大量入貨

警方破獲大型販毒案,檢獲600多公斤懷疑可卡因及懷疑大麻花,共約值6.5億元,拘捕四人。警方指近期南美國家毒品原料產量上升,令製毒成本相應下降,吸引販毒集團大量入貨。

懷疑可卡因重達592公斤,分成500多個小包,而91.2公斤懷疑大麻花就用黑色膠袋包裝。

都是這幾日,警方在觀塘兩個工廈單位,以及葵涌、紅磡等迷你倉搜獲。其中懷疑大麻花被收藏在急凍魚類貨品內,相信是要試圖用魚腥味,掩蓋毒品氣味避開追查。

毒品調查科高級警司陳江明說:「用不同偽裝去掩飾這些毒品,收藏於合法物件中,希望逃過執法部門法眼。犯罪集團利用狡兔三窟的形式,即是不計成本,同時間不斷租用不同倉庫儲存毒品,去分散風險,囤積大量毒品,以便日後可彈性將毒品分銷出去。」

警方指,留意到近期南美國家毒品原料產量有上升趨勢,令製造毒品成本相應降低,吸引販毒集團大量入貨,囤積販賣。

經深入調查,鎖定一個本地販毒集團,拘捕四名男子,介乎25至32歲,暫被控販毒罪,星期六在觀塘裁判法院提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