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跟進第五波新冠疫情,發現個別醫院兩成確診兒童康復後出現「長新冠」病徵,包括一名女童出現短暫失明。
近期接連有確診兒童嚴重個案,引起社會關注,不過康復後的後遺症都值得留意。
瑪嘉烈醫院在第五波疫情起,跟進288個8至13歲小童確診12周後的情況,當中兩成小童康復後,出現至少一種「長新冠」病徵,主要涉及記憶力衰退、認知障礙即「腦霧」等。
其中一名女童每天會短暫失明一至兩次,每次維持10至30秒,當局稱暫時未知成因。
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說:「現在都要與腦科醫生,都要作評估,有沒有其他病毒引起,整個神經中樞系統影響,亦會向眼科專家詳細了解發生甚麼事。」
除了「長新冠」問題,兒童染疫後亦可能出現屬中期後遺症的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病徵包括持續高燒、出疹等,至今本港錄得近60宗。當中逾一半人需要接受深切治療,使用高劑量類固醇。
關日華指這些情況通常會在確診後兩至八星期,即康復後都會出現。
關日華表示:「即接觸新冠病毒後,就引致細胞因子風暴。(小童)接觸完病毒,大概兩星期,有些人就八星期後出現這情況。出現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的,起初感染可以很輕微,但後來才出現,所以都要告訴家長,不要以為起初新冠情況輕微就一了百了。」
至於有機會成為本港主流的變異病毒株BA.4或5,會否令確診兒童更易有後遺症等,關日華稱現階段言之尚早,但強調新冠疫苗有效抵抗變異病毒株,並減低急性腦炎等重症出現,呼籲家長盡快安排子女打針。
假如發現確診兒童呼吸急促、神智突然變差、抽筋及持續發高燒等,需立即送院。
關日華指出:「很多時家長見到(子女)確診,想著留家觀察,但其實醫病人要真的爭分奪秒。往時我們一季,即是可能一個冬季,我們只接到一至兩個『嘶哮症』,但現在差不多每天或隔天,或收到一個『嘶哮症』的情況。」
關日華透露,當局正籌備在兒童醫院開設專科,為出現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的兒童長期覆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