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醫院兩成確診兒童康復後現長新冠病徵 有女童短暫失明成因未明

醫管局跟進第五波新冠疫情,發現個別醫院兩成確診兒童康復後出現「長新冠」病徵,包括一名女童出現短暫失明。

近期接連有確診兒童嚴重個案,引起社會關注,不過康復後的後遺症都值得留意。

瑪嘉烈醫院在第五波疫情起,跟進288個8至13歲小童確診12周後的情況,當中兩成小童康復後,出現至少一種「長新冠」病徵,主要涉及記憶力衰退、認知障礙即「腦霧」等。

其中一名女童每天會短暫失明一至兩次,每次維持10至30秒,當局稱暫時未知成因。

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說:「現在都要與腦科醫生,都要作評估,有沒有其他病毒引起,整個神經中樞系統影響,亦會向眼科專家詳細了解發生甚麼事。」

除了「長新冠」問題,兒童染疫後亦可能出現屬中期後遺症的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病徵包括持續高燒、出疹等,至今本港錄得近60宗。當中逾一半人需要接受深切治療,使用高劑量類固醇。

關日華指這些情況通常會在確診後兩至八星期,即康復後都會出現。

關日華表示:「即接觸新冠病毒後,就引致細胞因子風暴。(小童)接觸完病毒,大概兩星期,有些人就八星期後出現這情況。出現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的,起初感染可以很輕微,但後來才出現,所以都要告訴家長,不要以為起初新冠情況輕微就一了百了。」

至於有機會成為本港主流的變異病毒株BA.4或5,會否令確診兒童更易有後遺症等,關日華稱現階段言之尚早,但強調新冠疫苗有效抵抗變異病毒株,並減低急性腦炎等重症出現,呼籲家長盡快安排子女打針。

假如發現確診兒童呼吸急促、神智突然變差、抽筋及持續發高燒等,需立即送院。

關日華指出:「很多時家長見到(子女)確診,想著留家觀察,但其實醫病人要真的爭分奪秒。往時我們一季,即是可能一個冬季,我們只接到一至兩個『嘶哮症』,但現在差不多每天或隔天,或收到一個『嘶哮症』的情況。」

關日華透露,當局正籌備在兒童醫院開設專科,為出現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的兒童長期覆診。

劉宇隆指疫情高位橫行難推算何時回落 提醒須同時防範肺炎鏈球菌

新冠疫情持續,有政府專家顧問認為現時已見頂,但仍在橫行,難以估計持續多久,又提醒市民除了新冠,亦要預防肺炎鏈球菌個案。

近期不少人二次確診新冠病毒,甚至於三年多疫情以來首次「失守中招」。曾稱疫情開始回落的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認為疫情已見頂,但仍在高位橫行,日均死亡個案約十宗,難以推算何時回落。

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表示:「這些『小波幅』會不停重複出現,這個就是冠狀病毒特性。不要太緊張,我們要相信市民很聰明,近期你見戴口罩的人多了些,你坐密封或公共交通、很多人,當然戴(口罩),我想沒理由那麼蠢。」

新冠以外,劉宇隆指本地肺炎鏈球菌個案亦正升溫,5歲以下、60歲以上群組最容易受影響。

劉宇隆稱:「如果三、五日都未康復,要考慮是否需要在社區提供抗生素,不要再拖。肺炎鏈球菌如果入血、進入肺部當中,會有很大問題。」

有兒科專家就稱,本港現時大部分肺炎鏈球菌個案均屬血清3型,但目前本港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未能有效確保兒童免受感染,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短期內會開會,引入外國正使用、更有效的15價或20價疫苗;又提到近期不少兒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夏天仍出現這情況有不尋常。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榮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說:「應該是之前數年大家戴上口罩,對這個病毒沒有抗體,引致現時無論溫度多高,仍入侵小朋友。例如持續高燒、呼吸困難、呼吸速度很高、完全未能進食,便要帶他們到醫院讓醫生診治。」

他指患者若情況嚴重,可能影響呼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