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諮會或明年3月後再商粉嶺高球場環評報告 主席稱非否決報告

環境諮詢委員會先後討論逾20小時後,未能就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用地興建公營房屋的環評報告作決定,要求政府再交資料審議,包括再做七個月的雀鳥調查,估計最快明年3月後才可討論。主席黃遠輝強調,今次並非否決報告。

近期再掀爭議,收回粉嶺高球場32公頃用地,並用當中九公頃建公營房屋的項目。經過環諮會先後數次會議,討論合共逾20小時,最終都未能在本月28日期限前作決定,委員會稱主因是委員對報告不少環節都有很多問題。

環境諮詢委員會主席黃遠輝稱:「如果你用一個字眼叫暫緩決定,其實都是一個決定。暫緩決定在法定程序來說,都是環諮會下,所能採取、所能做的一個方式,所以不存在因為過了法定時間,我們又無決定,自動令環評報告失效。」

他強調至今無一個委員認為要否決報告,只是要求項目倡議人、即政府提交進一步資料,涵蓋數方面,包括初步整體布局、較難做到的光線影響、要再找一個凌晨時段就飛蛾的活動做調查等。

黃遠輝指出:「其中包括要補充,可能一個稱為雀鳥活躍高峰期的一些時間的調查,我們亦要求他要做七個月的時間,因為基本上要包括旱季及雨季,才是全面的雀鳥調查報告,既然有七個月時間,即無可能在未完成進一步資料前上來環諮會。」

黃遠輝不同意是政府的環評報告做得差,亦不認為有委員受近期政治壓力影響,在會議上「拉布」。

黃遠輝說:「無『拉布』這回事,雖然是很長時間,20小時,但其實每個問題都是非常專業、非常客觀、非常持平。可以這樣說,大家覺得非常敏感的一個環評報告,是有一定生態價值,生態價值可以這樣說,相對其他發展都是高。」

對於最快明年3月後,環諮會才再開會討論,會否影響原定明年9月政府收回用地,興建約1.2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進度,黃遠輝認為按原本時間表,單位最快2029年落成,相信可透過同步開展其他程序,追回進度。

有藥劑師指本港未有臨床測試新藥設施 學者稱政府須投入資源發展完整生態鏈

一隻新藥由研發成功到面世,要以年計。不過有藥劑師指,香港未有臨床測試新藥的設施。有學者認為政府要投入資源,令香港未來可發展完整的藥物研發生產生態鏈。

研發一種新藥須經過多次大型臨床試驗,成功方可面世。以往有本地大學研發的疫苗或針劑藥物,要到內地或海外生產和進行臨床試驗。有藥劑師指本地藥廠其實也會製造針劑藥物,但只是一些已註冊的藥物。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出:「(本港)他們廠房的投資或設備,未必符合到新藥尤其是針劑的製造。如我們製造新藥,嚴謹度和投資會大很多,考慮成本和利潤,我覺得香港本地未必有藥廠投資進去生產新藥,反而國內有很多生產新藥的配套。」

有學者指新藥臨床試驗時間漫長,過程亦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也影響了藥廠接不接科研機構的單。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客座副教授招彥燾稱:「究竟在服用後一年、兩年、三年,會否有副作用?會否甚至導致死亡風險?這需較長時間去觀測。要有心理準備,不是每個投資、投入都是成功結果。」

他指香港研究實力卓越,認為本港有潛力可進一步發展生物製藥。

招彥燾指出:「我們如何能透過如北部都會區,那麼大的土地資源,配合政府大量資源,投入在上流基礎研究,以至可引入國內或外國成功的藥企,能在香港落戶,這件事都可促進我們後發、追落後,向這個非常有宏願,但非常有價值的目標投入。」

他指如果政府肯支持,可望做到香港研發、香港生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