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田巴富街一棵12米高大樹倒塌,有專家指塌下的鳳凰木樹根不夠位生長,加上樹冠重量分布不平均,是倒塌的主因,促請當局盡快檢查全港在窄路上的樹木。
本身是樹藝師的長春社總監蘇國賢到塌樹現場看過。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表示:「底部有腐爛的痕跡,亦看不到有些很大的根存在,所以主要倒塌原因是樹幹底部腐爛,所以樹失去足夠支撐,一棵四、五層樓的樹最後倒塌,你見樹本身有少許輕微傾斜,傾斜向馬路,這亦加劇它倒塌機會。」
另一樹木專家詹志勇指,鳳凰木樹根本應向外生長,但現場不夠位,限制了抓地力,樹冠重量側向馬路一邊,導致塌樹。
教大社會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稱:「這行人路位太窄了,特別是植樹位,我看大約是一米幾乘兩米幾。這麼小的植樹位,土壤體積、面積的確太小,因此樹根無辦法散出來,向馬路該邊幾乎無根,即是根在另外三面伸展,伸長了少許。行人路對著建築物的一邊有樓宇貼得很近,於是樹向建築物該邊生不了多少樹枝,大部分樹枝生了出馬路方向,換句話亦顯示,樹的重量分布不平衡。」
他指鳳凰木這種高大樹木,適合於公園、迴旋處上等寬闊些地方生長。認為當局應盡快檢查全港狹窄行人路上種植的大樹健康狀況。
2008年8月,一棵約四層高被列入康文署古樹名冊的刺桐突然塌下,壓死一名十九歲女子。
之後政府2010年成立專責小組跟進,並設立樹木辦。根據樹木辦指引,處於交通或行人流量高的樹木,會被列為高風險管理地方,至少一年檢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