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施政報告交代新界北交通規劃 包括建鐵路連接錦上路至九龍塘

據了解,現屆政府會繼續發展北部都會區,《施政報告》將會交代對外交通網絡規劃藍圖。消息指包括興建新鐵路連接錦上路至九龍塘,亦會興建新公路打通大帽山出市區。

要發展新界北,先要規劃交通,現時新界北和西北如果坐鐵路出市區,有東鐵綫和屯馬綫,但都近乎飽和。

屯馬綫乘客張先生稱:「最繁忙時間都企滿人,起碼七成人。」

屯馬綫乘客李先生指出:「我六時許已出門口,都未必有座位。」

上屆政府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據了解,現屆政府會繼續推行,《施政報告》並會勾劃部分長遠交通規劃,包括興建新鐵路,由錦上路站向南,經隧道穿越大帽山前往葵涌東北,再接駁九龍塘站。

現時由錦上路前往九龍塘,坐屯馬綫到紅磡轉東鐵綫,要32分鐘。消息指,乘新綫只需12分鐘,預計能夠分流屯馬綫乘客,亦方便由北部都會區過海。

加上規劃中的北環綫,由錦上路站經古洞連接上水,屯馬綫和新鐵路綫,錦上路站將成為區內鐵路交匯處。

北環綫錦上路站月台仍在進行規劃及設計,選址暫定於現有屯馬綫車站旁,即現時公共交通交匯處的位置。

曾在港鐵任職的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早前曾提出類似方案,相信可改善整個新界的交通。

香港新方向新界北議員張欣宇認為:「新界做到環狀鐵路,變了個圓圈,整個圈車程約一小時。這個圈上所有車站,人口分布最多半小時,大家之間就能去到。」

不過前九鐵主席、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擔心,九龍塘站會負荷不來。

實政圓桌新界西北議員田北辰稱:「絕對是浪費公帑,毫無意義。十多年後的九龍塘還能上車?屆時(粉嶺)皇后山又多二十萬人,都是乘東鐵來,你還未計古洞又十多萬人,根本九龍塘不能逼上車,到九龍塘做甚麼?」

除了鐵路,消息亦指政府亦計劃興建新公路,由古洞穿過大帽山至葵青區。

政府修訂交椅洲計劃建3個人工島 容納最多55萬人口最早2033年入伙

政府修訂交椅洲人工島計劃,會建造3個人工島,容納最多55萬人口,最早一批在2033年入伙。最新估算造價要5,800億元,比之前多800億元,但賣地收益就減少。

上屆政府2018年提出「明日大嶼」計劃,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交代中部水域交椅洲人工島計劃,由原先規劃兩個島嶼,改為三個島嶼,總面積達1000公頃,以Y型水道分隔,避開交椅洲、坪洲等石珊瑚群落,應對填海對水質和生態造成的影響,及減低城市熱島效應。

預計提供19萬至21萬個住宅單位,容納50萬至55萬人口,另外亦可提供27萬個就業職位。目標在2025年下半年展開填海工程,最早一批居民可於2033年入伙。

當中較近港島的人工島,將是一個集中居住、休閒娛樂及工作的核心商業區;會有環保集體運輸系統貫穿三個島,同時有行人及單車徑網絡,打造15分鐘生活圈概念,也會興建全長30公里鐵路,連接港島西香港大學站、人工島至新界北洪水橋,刪減了原來計劃途經屯門、三聖、黃金海岸等站。

有立法會議員表明反對。

實政圓桌新界西北議員田北辰表示:「(政府)完全心目中只服務跨境客及北部都會區,對於整個屯門50萬人口及(青山公路)沿岸居民完全放棄。我就告知他,如是這方案我就誓死反對,是不可能的事,無理由建一條二千億元的跨海新鐵路,竟然不是可以物盡其用。」

政府最新估計,整個項目造價估算為5,800億元,比2018年多800億元。人工島的私人住宅及商業用地可帶來7,500億元賣地收入,較之前預計最少有9,700億少。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