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破獲本港歷來最大宗洗黑錢案涉款達35億元 拘捕兩人

海關破獲本港歷來最大宗洗黑錢案,涉款達35億元,拘捕兩名男子。

海關根據情報及調查,發現兩名男子財務狀況及背景業務,跟銀行戶口內的極大額交易非常不相稱。兩人分別在短時間內收取17及12億元款項,然後存入多個空殼、離岸公司戶口,或內地銀行戶口,又多次到押運公司提取貴金屬,與他們報稱的公司業務有出入。

海關指兩年間,二人共變賣8噸貴金屬,清洗懷疑犯罪得益。上周五突擊搜查三個住宅單位、秘書公司、貴金屬貿易公司及找換店,拘捕兩名30及48歲男子,現正保釋候查。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高級監督李艷萍表示:「貴金屬交易一直以來具有洗黑錢風險。由於貴金屬價值高昂、體積小、易運送,在香港暫仍不具名可買賣,對不法份子而言,他們容易利用犯罪得益購入貴金屬,再將其轉售或多層交易,將犯罪得益『漂白』,即俗稱洗黑錢,然後將資金再流入銀行體系。」

海關偵破涉款約60億洗黑錢案拘九人 首次發現集團利用住宅作營運基地

海關偵破本港歷來最大宗洗黑錢案,涉款約60億元,九人被捕,更首次發現犯罪集團利用住宅單位作洗黑錢基地。

海關在行動中檢獲390萬現金、數鈔機、銀行卡及數簿等,並凍結1,600萬元資產。被捕三男六女,年齡39至68歲,包括集團主腦,其中六人無業,另外三人報稱保險經紀、公司經理及商人,收入不超過10萬元。

海關指,他們自2020年起兩年間,在多間銀行開設57個戶口,聲稱作儲蓄,涉及至少7,600多次交易,處理約60億元款項,但與財務狀況不相稱,部分人又開設進出口、食品等空殼公司,偽造交易文件,掩飾可疑交易。

海關又發現他們經常進出紅磡一個大型私人屋苑單位,懷疑租用作洗黑錢營運中心。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高級監督李艷萍稱:「這些屋苑保安較為嚴密,附近交通亦較為便利,銀行亦相對很多,方便這洗黑錢集團利用地理優勢,快速進行洗黑錢行為,將這些大量可疑資金相對很快轉移。」

海關稱洗黑錢集團運作成熟、分工仔細,56歲女主腦經常在單位過夜,多次將不明款項匯到同區找換店,再派人到找換店提取大額現金,分批存入銀行戶口,避開執法機關及銀行追查。

被捕九人獲准保釋,海關相信已瓦解這個大型洗黑錢集團。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