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提名首批12名醫生來港交流 有議員料能幫助公院

醫管局推出的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局方已收到廣東省衞健委提交首批12名醫生提名名單。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在網誌指,獲提名的12名醫生,全部來自廣東省三甲醫院,十分資深而且經驗豐富,待有關當局審批通過就可來港。

醫管局年中公布「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首批希望引入5至10名有經驗的內地醫生,來港工作不超過一年,紓緩人手緊張。

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相信能幫助公營醫院。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指出:「廣東省一些三甲醫院,較有經驗的醫生,所以不是簡單地多12對手般簡單,他們都是有經驗的手,換句話說,除可來幫忙外,當熟習環境後,交流經驗、工作方式,甚至帶領團隊工作,都應綽綽有餘。一定能幫到香港紓緩到我們人手一部分,當然不能說我們全靠一個地方,就解決我們的問題。」

除了醫生,計劃還涵蓋護士、放射技師及中醫師。雙方正磋商護士和放射技師交流計劃的細節,期望今年底啟動。

醫管局擬推計劃吸引專科醫生來港工作 議員質疑對紓緩人手成效有限

醫管局計劃推出「環球醫療人才匯聚計劃」,吸引海外及內地專科醫生來港工作一至兩年,但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對紓緩人手成效有限。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指,去年流失400多名醫生,同時招聘約500名醫生填補,但承認經驗未必及得上。

局方上月到英國招募醫生,發出139張聘書,當中32人已簽約,期望第三季來港,未來會去到澳洲等地招募人才;下月會再推出「環球醫療人才匯聚計劃」,吸引海外和內地年輕專科醫生來港。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表示:「在這服務一至兩年,在專科方面能給予好的、高層次的培訓,屆時做完後,回到自己地區或國家,他的專業地位能提高。例如麻醉科,我們案例多、病人多,我們可以為他們度身訂造,需要學哪方面的專才。」

本身是公立醫院顧問醫生的港大醫學院副教授葉柏強認為,本港專科培訓成熟及全面,能吸引海外專科醫生。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指出:「其實我們經常面對不同病人,不論是數量或複雜程度,都已經去到一定世界水平,所以在學習及專科培訓中,香港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其實對年輕醫生作為交流學習地點,吸引力非常之高。」

有立法會議員則質疑,這些醫生只來港一至兩年,對緩減人手不足作用有限。

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陳凱欣說:「我有很大疑問,因為培訓專科醫生成本不少,培訓完當然希望留在香港服務。究竟背後理念是甚麼?原來純粹學術交流,還是真的針對醫療人手問題去提出計劃?」

她認為醫管局除了「輸血」吸引海外人才,亦要「止血」,改善待遇,減少公營醫生流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