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後,不少康復者一直受長新冠困擾,有大學研究指,中醫藥治療可有效改善新冠後遺症,幫助身體復元。
中醫藥治療著重調養身體,更因應患者的個人體質調配藥方,以紓緩長新冠的徵狀。
香港防癆會註冊中醫師朱遠婷表示:「在中醫的角度,這是屬於疫症後期,餘邪未盡、正氣尚未恢復的階段。我們臨床上很常見的一些症狀,例如是說話不足氣、咳嗽、氣喘、食欲不振、吃東西沒有味道、聞不到氣味,或者是大便乏力、失眠等,都是屬於『長新冠』的症狀。」
中醫會根據病人的症狀和證型,然後作出相應的治療。
朱遠婷稱:「例如最常見的第一種,便是肺脾兩虛型的病人。我們可以用一些中藥去調理,一些有健脾補肺、益氣的中藥,例如是黨參、黃芪、白朮、茯苓,也會用上一些化痰的中藥,例如是陳皮;第二個情況最常見的證型,便是氣陰兩虛型、氣陰兩虛的病人,我們會選用滋陰潤肺的中藥,例如是沙參、麥冬、五味子等。」
除了中藥調理,患者亦可以透過按摩穴位來紓緩不適。而第一個穴位是天突穴,在胸骨上中央凹陷的位置。
朱遠婷指出:「第二個穴位是太淵穴,太淵穴在我們手腕的腕橫紋,我們摸到有脈搏跳動的位置,那便是太淵穴,都是一樣有宣肺平喘的功效,可以按摩兩至三分鐘,按至有痠痠脹脹的感覺便可以了。」
朱遠婷說只要患者有適當休息,同時有配合戒口和多做運動,亦有助於他們身體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