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負責人許文翹表示:「正門入口的時候,我們造了一個電影售票處,電影售票處是希望給客人找回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看電影的時候,購票之後,剛才所提及的一些布幕,一些絨布的布幕,拉開才可以進入場景內,我們造了兩邊有一個布幕,中間是一個接待處的位置,模仿一個售票處的感覺。」
進來第一個用餐區,設計師放了一盞大型的水晶燈,成為這裡的視覺焦點。
許文翹指出:「一進入正門的時候,你會看到有一組很大的吊燈,這一組大的吊燈會在歌劇院中,看到這類型的吊燈造出來,你會看到有數個層次,有不同的線,很多盞不同的燈泡,營造出在劇院大型水晶吊燈的感覺。」
餐廳和歌劇院的用途不同,擺放大型水晶燈時,設計師亦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許文翹稱:「因為我們本身設計的位置,並非客人可以步行或接觸到的地方,我們善用了這個空間,把三張椅子中間一個圓形的位置,放一盞燈在這裡,我們也有考慮過客人壓迫感的問題,所以便(把燈具)放正中間,使空間感強很多。」
這裡的用餐區和另一個用餐區,設計和布局一樣,一個綠色、一個橙色,兩者左右兩邊的座位形狀,是取材自劇院包廂的設計。
許文翹說:「為甚麼會設計到一個圓弧形的感覺,其實是在劇院中,因為我們在觀賞一個表演的時候,其實在一些卡座,或者兩樓的雅座,或者是包廂,為甚麼我們要設計成圓形,其實這是關乎表演者的聲效上,它用一些回音和反射的一種元素放在當中,所以造了一個圓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