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抑鬱症,可以服食抗抑鬱藥,調節腦部的化學物質,穩定情緒。不過有臨床研究指,有三分一人服藥後情況都沒有改善,可能是患上「頑治性抑鬱症」。
18歲的Shion去年患上抑鬱症,情緒長期低落,經常會有負面的想法,甚至有輕生的念頭。
Shion稱:「在乘車的時候,我不斷有負面的想法,站到站(月台)邊的位置,準備跳下去。幸好,當時有遏制自己的衝動。」
她經過學校社工轉介,定期看精神科醫生和服用抗抑鬱藥,但成效不太大。
Shion指出:「我好像轉了五到六種抗抑鬱藥,病情是時好時壞,然後又持續地不能減藥物,吃了半年藥,沒有太大好轉。」
有臨床研究指出,大約有三分一患者服藥後依然沒有效果。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表示:「有些抑鬱症的患者,本身可能有其他精神科的問題,確實會增加(治療)難度。有些情況,例如一些頑治性的抑鬱症,和你剛才所說的ADHD(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或者一些創傷後壓力的問題。如果在診斷上不清晰,只針對抑鬱症,或者針對其他疾病,可能成效未必高。」
醫生建議患者可以嘗試噴鼻式的抗抑鬱藥,它利用谷氨酸直接增加腦源性神經因子,簡稱BDNF的釋放,比傳統的抗抑鬱藥更有效。
麥永接說:「這個情況和過去認為抑鬱症是因為神經傳送物質失衡的情況,現時較新的概念是一些壓力,或不同的狀況,都會影響BDNF的釋放,而令神經系統好像枯萎、凋謝一樣。」
不過,醫生提醒服用新藥需在精神科醫生指導下使用,並需留在診所觀察兩小時後才可以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