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盆菜成為新年的必選食品,其實盆菜這個文化早已經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盆菜師傅專程由外國回流,就是希望可以傳承這種傳統文化。
現年61歲的何吉明是客家人,他在十多歲時跟父母移居英國生活,轉眼已經超過30年。雖然在英國生活,但他從來都沒有忘記家鄉的味道。
盆菜師傅何吉明表示:「因為90年代之後,有很多香港新移民過去。我們想起可以做盆菜,以前家鄉也有,迎合香港的新移民,所以就想要製作盆菜。」
盆菜越來越多人吃,而材料也變得更講究,但何吉明說,以前盆菜其實以平民食材為主,而非如今大家所見的鮑參翅肚。
何吉明指出:「你種到甚麼就會吃甚麼,所以海味是富裕人家才會吃。」
盆菜內的上等食材可能是大家的最愛,但何吉明說,其實整個盆菜,「炆豬肉」才是最重要的材料。
何吉明稱:「豬肉差不多是精粹,客家最有名就是炆豬肉。因為新界人都是養豬多,所以主要材料都是豬肉。」
盆菜有豐富的食材,如何擺位原來都有學問。
何吉明說:「擺放盆菜的時候,通常吸收湯汁的蔬菜都會放在下層,之後擺放豬肉。每個師傅擺設都不一樣,我們中國人的粵菜,色、香、味,色是首位,所以你擺盆菜是否漂亮、能否吸引別人,就是首要。」
最後加上秘製醬料,盆菜就大功告成,食過盆菜,寓意大家闔府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