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耆不有】移英港人回港度歲製家鄉食品 盼為客家傳統手藝出一分力

吃過盆菜後,在圍村過年還有一個飯後活動,村民會一起製作傳統客家小食蘿蔔粄,希望為節日增添氣氛。

坪洋村居民陳玉香表示:「有蝦米、臘腸、臘肉及鹹肉,這是傳統製造蘿蔔粄的材料。聽以前的老人說,過冬通常會弄蘿蔔粄來吃,閒時也會弄,不過多數過冬弄來吃。過冬弄來吃,聽說對身體不錯。」

陳玉香已經移民英國,但她每逢新年期間必定回港度歲,因為圍村過年的氣氛不能在其他地方找到。

陳玉香稱:「我們的生活四周走,照顧子女及孫兒,他們還在英國。我每年會去英國,每年都會去數個月,待五至六個月回來過年。我們以前當小朋友時有很多東西吃,現在較為簡單,沒有以前這麼熱鬧。」

蘿蔔粄經常聽人說起,但原來製作這客家傳統食品,一點都不簡單,只要一個步驟出錯,隨時前功盡廢。

陳玉香指出:「步驟很複雜,又要煮熟粘米粉,然後搓揉。搓揉至有韌性,皮才不會裂開。要用葉來盛載它然後蒸煮,粉不夠韌性,蒸煮的時候會裂開。有人弄得不好,蒸煮時會裂開,要皮好才可以。」

搓粉、放餡料後,將蘿蔔粄蒸十五分鐘,就大功告成。陳玉香解釋一直堅持親手製作的原因,是要讓年輕人認識這項傳統文化。

陳玉香說:「團團圓圓,因為是圓形,而且脹起來,好像步步高陞。我們圍村以前用竹盛著來蒸煮,這很傳統。現在多數人都沒有這種,改用蒸籠,分兩格來蒸煮。這些傳統一定要延續,要說出來讓小朋友知道,過年要吃這些東西。」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最強生命線】大夫斷症:新年多吃煎炸辛辣食品 宜飲涼茶清熱降火

《黃帝內經》:「陰勝則陽,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農曆新年剛過去,相信大家都吃了不少賀年食品。不過,這些大多是煎炸食品,吃太多可能會導致「熱氣」。

中大中醫學院副講師孔慶瑜表示:「首先,我們現代人很多時經常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或太晚睡,都會損傷我們的陰腎,也會出現虛火上炎的情況;第二,我們在飲食方面,如果我們經常吃一些辛辣煎炸和油膩的食物,也會容易引起熱象的發生。」

在中醫的角度,「熱氣」是指因為人體的陽氣偏盛而出現的熱象。陽主熱,當陽氣比陰氣多的時候,就會出現熱象,即是俗稱的「熱氣」或者「上火」。

孔慶瑜說:「除了長痱滋、喉嚨痛之外,火可以在五臟六腑,在不同的臟腑有不同的表現,例如胃熱過盛會導致大便便秘、秘結。這些是我們經常見到病人會出現的情況。」

如果熱氣的情況長期得不到改善,也會影響我們的心神。

孔慶瑜稱:「除了剛才說到和胃腸有關係之外,如果它影響我們的心神的話,可能會出現失眠、睡不著、睡不到的情況,或者情緒會很容易發怒,或者經常會覺得心煩的情況出現。」

中醫說「熱氣」大致可以分為「實火」和「虛火」,而針對不同的體質,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

孔慶瑜指出:「如果我們針對『實熱』的情況,會以清熱降火為主。在坊間經常聽到的涼茶,我們會有一些清熱苦寒的藥物,可以幫助到『實熱』的情況,例如可以用夏枯草、菊花等去做一個清熱的情況。」

如果是「虛火」的人,就需要滋陰降火,可以用沙參、麥冬、玉竹等藥材。

今次為大家推薦一款湯水「西洋參麥冬甘草茶」,有滋陰降火、清熱益氣的功效,適合虛熱的人飲用,不過就不太適手腳冰冷、脾胃虛寒、容易腹瀉的人。

材料:

西洋參 五克

麥冬 十克

甘草 五克

煮法:把所有食材加入開水沖泡十分鐘以上,便可享用。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