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生命線】大夫斷症:中醫治療骨質疏鬆症 養骨先養腎

《素問‧六節臟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

骨質疏鬆症是常見的疾病,患者因為骨質流失令骨質密度降低,容易出現骨折。而中醫學就將骨質疏鬆症歸納為「骨痿」範疇,認為與腎有密切的關係。

仁愛堂屯門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醫師何宗發稱:「最主要是因為腎臟陰陽虛衰時,就會導致骨失所養,不能夠充骨生髓,導致骨鬆不健。」

中醫師指長者及停經後的女士更是高危一族,因為他們常見腎虛及肝腎功能不足。而當患者脾胃虛弱、運化功能失效,都會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

何宗發表示:「當脾胃虛弱的時候,運化功能失司,導致腎無所藏;第三點就是正虛邪侵,當正虛衛外不固的時候,外邪乘虛而入,痹阻經絡氣血。」

在治療方面,中醫師會在骨折手術固定後,進行介入治療,根據不同的情況,分為前、中、晚三期,進行中藥及針灸治療。

何宗發指出:「在骨折的早期,大概一至兩週,主要用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為主。在中期時,大概三至六週,我們會以和營止痛、紓筋活絡為主。直到晚期,大概七週以後,我們會主要補益氣血及強筋骨,加快康復。」

而藥材方面,一般會使用北?、赤芍及牛膝等,有補氣、健脾及活血化瘀的作用。

何宗發說:「如果是穴位的話,我們常用足三里,可以促進健脾及補氣血,促進局部的氣血循環,加強骨折癒合,令到康復的時間會加快;另外我們會使用腎俞穴,腎俞穴就可以強筋骨及補腰腎的作用。」

中醫師建議要預防跌倒的發生,並在日常飲食攝取足夠的鈣質。今次就為大家推介一款「杜仲瘦肉湯」,有益腎、壯骨的功效。

材料:

核桃仁 十五克

杜仲 十五克

豬瘦肉 半斤

煮法:

核桃去殼,連同其他材料,加適量水,以慢火煮約2-3小時,即可飲用。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最強生命線】大夫斷症:夏日養心 睡前按摩穴位

《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仲夏之月,萬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極熱,勿大汗,勿曝露星宿,皆成惡疾。忌冒西北之風,邪氣犯人。」

芒種是夏天的第三個節氣,一般是每年6月5至7日之間。踏入盛夏,氣溫開始升高,天氣又濕又熱,會很容易生病。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副教授馬劍穎稱:「夏天首先要預防的是中暑。我們在這個季節要注意多喝水,避免在中午,尤其是氣溫最高的時候,在戶外長時間地活動。」

中醫認為在一年四季當中,夏天是最難調養身體,飲食要以清淡和清補為主,不可以吃太肥膩的食品,要盡量減少吃凍的食物。

馬劍穎表示:「在夏天有幾類食品,我們是推薦可以適當多吃的。第一類是豆類,它有清熱利濕的作用,比如說綠豆、赤小豆、扁豆、紅豆;第二類是瓜類,瓜類一般比較清涼,它有消暑的作用,比如說我們做冬瓜、節瓜、絲瓜,還有水果裡面的西瓜。」

除了飲食搭配之外,醫師說夏日也要養心,可以在睡覺前按摩穴位,有交通心腎、養心,以及幫助睡眠的作用。

馬劍穎指出:「第一個是勞宮穴,第二個是神門,第三個是湧泉穴。勞宮穴,把我們的手握拳,握拳之後,中指尖下面對的這個位置就是勞宮穴;神門穴,我們手伸開,手掌面向自己,那麼在小指這一邊,摸到一個圓圓的鼓,這個叫豌豆骨,在豌豆骨的後面有個凹陷的地方,這個就是神門穴;那個湧泉穴在我們的腳底,在腳掌的前面,像一個人字的這個頂端就是湧泉穴。」

這次為大家推介一款「冬瓜赤小豆薏米湯」,有清暑祛濕、補虛的功效。

材料:

冬瓜 兩斤

瘦肉 200克

薏米 50克

芡實 30克

赤小豆 30克

陳皮 1個

蜜棗 3個

生薑 適量

煮法:冬瓜連皮切件,將薏米、芡實、赤小豆、陳皮放入湯鍋,加適量水,用大火煲滾後,轉中小火煲一小時,加入冬瓜,再煲半個小時,即可飲用。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