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四名學生食物中毒疑與「活力午餐」有關 食環署上周檢取樣本全部及格

衞生署稱,再多一間學校有食物中毒個案,懷疑與「活力午餐」有關,即至今累積兩間小學,合共四名學生。食環署就說,上周抽取「活力午餐」11個飯盒樣本及25個環境樣本,全部及格。「活力午餐」就指人手不足,下月中起暫停向部分學校供應飯盒。

位於屯門的中華基督教會蒙黃花沃紀念小學,校方稱有學生在上周四、五食用「活力午餐」飯盒後不適,其中一人要送院,強烈譴責飯商,稱感到憤慨和痛心。

袁小姐表示:「擔心、希望學校好好跟進,始終小朋友,影響身體可大可小。」

藍小姐稱:「為何飯商會這樣?全港小朋友,是否應注重衞生方面?」

衞生署最新稱,再多一間學校有食物中毒個案,懷疑與「活力午餐」有關,消息指是青衣東華三院黃士心小學兩名學生。

食環署就稱上周檢取「活力午餐」11個食物樣本,包括有否含致病菌及是否已煮熟,結果全部及格,而全部25個環境樣本化驗結果亦及格。

署方將再巡查涉事廠房,並已要求對方日內就事件提交書面報告;又稱上周已指令「活力午餐」立即停止製作及供應飯盒,直至調查工作完成,但暫未有交代調查是否已完成。

有學校就指,考慮今個學期結束合約後,找其他午餐供應商。

仁濟醫院趙曾學韞小學校監趙曾學韞指出:「(供應商)沒有承擔,我認為是責任,大家一定再落標,再去審查、篩查,很多因素作選擇,最重要食物乾淨。」

校方指如供應商趕不及周三恢復供飯,師生與家長共同籌備午膳的活動可繼續,確保學生有飯吃。

有工程師指避雷裝置非百分百有效 氣象專家稱閃電軌跡隨機多變

屯門和田邨設有避雷裝置,但閃電依然擊落大廈中層,有工程師指裝置並非百分百有效,氣象專家亦指閃電軌跡隨機多變。

雷電交加,閃電軌跡多變,氣象專家指有些垂直、有些橫向,原因是空氣中電阻不一。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說:「閃電是一節一節向地面行,原來一個閃電向地面行,有個先頭部隊,先頭部隊將前面大概幾十米空氣,將前面空氣變得帶電,更電離化。大氣層空氣不是完全均勻,有些地方容易將空氣電離化,變了最後閃電軌跡會『Z』字形或『之』字形,所以變了早上有單位不幸,機會很少被雷電擊中。」

本港高樓林立,較常見的避雷裝置是俗稱「避雷針」的「引閃桿」。不少摩天大樓的款式是一支指向天空。至於屯門和田邨和其他公屋則採用鋁質引電片,原理也是引電至地面。

工程師學會電機分部發言人何永業認為:「系統並非百分百保證,它只是令吸引閃電機率最高,但今次就吸不到。香港閃電次數很高,不少當然大部分在大自然,樹木、土地打中逃走,只有小部分被樓宇『引閃桿』吸引,只不過無聲無息事情過了,沒有引起任何注意,不等於今次事件暴露甚麼設計危機,或是『引閃桿』、閃電保護系統失效。」

他強調雷暴期間應留在建築物內,遠離金屬窗框,避免意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