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大灣區內地旅客對港零售等需求強勁 約一成人擬減少來港消費

有調查發現,恢復正常通關後,大灣區內地旅客對本港零售、金融及醫療需求強勁,但亦有約一成人表示,未來三年會減少來港消費。

本港與內地全面通關一個多月,尖沙咀碼頭一帶重現熱鬧氣氛。

廈門遊客鄭小姐表示:「我們去了上海迪士尼,小朋友很喜歡,我們就想香港迪士尼會不會有甚麼不一樣。」

全球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上月訪問1,155名未來一年有意來港的內地大灣區人士,當中八成五受訪者主要來港觀光及購物,平均每人消費逾3.6萬人民幣,大部分來購買奢侈品等,認為本港零售產品多樣及質量高。

金融投資方面,近八成認為在本港投資比內地有更高,以及更穩定的回報;基於本港醫療服務安全性高,分別有逾五成及三成遊客來港身體檢查或接種疫苗。

不過同時亦有約一成人表示,未來三年可能減少來港消費,主要由於海南開拓免稅品市場、海外代購興起,以及認為本港顧客服務需要提升。

麥肯錫香港分公司總經理石煒麟表示:「內地人群對香港總體上、公司及產品看法這幾年變了不少,也有些看法負面一點,例如覺得我們服務比以前差,更多公司是要從內地消費者需求、習慣及心理等出發,去設計為他們貼心的產品,因為競爭環境越來越高,他們也會越來越多不同選擇,所以這個為他們而設的價值主張,而非一個香港的價值主張。」

調查機構指,香港和內地關係緊密,本港商戶未來不能只集中本地市場,而應聚焦更多大灣區市場。

零售銷售連續五個月錄升幅 業界指人手短缺窒礙復蘇

零售銷售連續五個月錄得升幅,四月按年升一成半。行政長官李家超對零售業前景感到樂觀,業界就指人手短缺窒礙復蘇。

疫後復常,零售表現繼續向好。四月零售總銷貨值347億元,按年升了百分之15。首四個月合計按年升百分之21.7,因為去年年初疫情肆虐,基數較低。

單計四月,酒類飲品及煙草升幅最強勁,增長逾兩倍半。其次是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升逾七成半。服裝、藥物及化妝品,分別升約三成半。

表現較差的是家具及固定裝置,按年跌兩成六。新鮮或急凍肉類、電器及燃料,都跌超過一成。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零售高峰會致辭,指早前推出「你好香港」及「開心香港」活動,對零售復蘇有重要作用,社會氣氛亦「活起來」。

行政長官李家超說:「去年全年到訪香港的旅客只有約六十萬人,但到了今年首四個月期間,我們已經歡迎了大約七百三十萬名旅客,零售業市場亦都同時回暖,展現了良好的復蘇勢頭,全年的兩期消費券,總共為本地消費市場注入超過三百億元的購買力,接近本港單月零售額。」

業界希望政府協助解決人手短缺問題。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認為:「面對外圍環境,經濟不明朗的因素影響,以及租金上漲、人才不足等挑戰。而在各行各業都搶人才的年代,零售業界面對極大挑戰,極需要吸納本地,甚至是大灣區的人才加入。」

她又指疫情後,市民消費模式轉變,業界應探討把握數碼科技,創新營銷模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