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消委會去年接195宗購電動車投訴 按年增3.8倍

消委會去年接獲195宗購買電動車投訴,按年增加3.8倍;而今年首兩個月收到的投訴,亦較去年同期增加1.5倍。

消委會接獲的個案,包括有投訴人去年初向一間公司預訂電動車,但因為晶片短缺,輔助泊車功能刪除。

亦有投訴人向一間公司購買五年車齡的二手電動車,獲承諾可享用由電動車廠商提供的永久免費充電服務,但投訴人取車後,向廠商開立帳戶時,廠商職員指,只有一手車主可免費充電。

消委會認為,廠商接受訂單前應就各種情況開誠布公,向消費者清楚講解可能的變數,不論購買一手或二手電動車,消費者應確保賣方已將重要車況及配套設施列入合約中,並於交易前細閱合約條款。

消委會推「撲熱息痛」網上搜尋器 助識別逾六百款相關在港註冊產品

因應近期多人搶購含「撲熱息痛」成分止痛退燒藥,消委會推出網上搜尋器,協助市民識別逾六百款這類在港註冊藥物。

消委會稱,本周到訪30多間藥房及超級市場等,發現大部分相關藥物供應穩定,但售價差異大,以30粒裝藥物為例,由85至298元一盒不等。

而去年12月至今,共接獲20宗相關投訴,一半涉及送貨延誤、五宗為更改或終止合約。

而消委會官方網站推出的搜尋器,顯示本港註冊的撲熱息痛藥物有逾600款,但未有格價功能。消委會解釋,目的是告知市民不同牌子藥物都同樣有止痛、退燒功能,毋須囤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