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去年涉電動車投訴按年近四倍 有個案預訂後被刪部分功能

消委會去年接獲購買電動車投訴按年增加3.8倍,其中有顧客投訴,因晶片短缺,已落訂購買的電動車部分功能未能提供。

油價高企,政府寬減電動車首次登記稅,鼓勵電油車車主換電動車,去年每兩輛新登記私家車,就有一輛是電動車,消委會接獲電動車的投訴亦隨之急增,去年有195宗,按年增加3.8倍。今年首兩個月接獲的投訴,亦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半。

有投訴人去年向一間公司預訂電動車,四個月後坊間流傳消息,因晶片短缺,電動車不會有輔助泊車功能。事主向公司查詢,對方才證實消息屬實,指會向客戶補償,客戶亦可退訂及取消交易。

消委會介入後,公司再提出三個方案,除可取消訂單及退回訂金,亦可選擇升級車內配置,或延遲訂單生產期等待晶片,不過要承擔車價變動。投訴人最終選擇升級配置作補償。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副主席雷永昌指出:「一輛電動車隨時去到數十萬元,對消費者而言,是貴價亦非輕率的購物決定。如商戶因為零件短缺,而需要刪減車輛部分功能,即使升級其他配置作為彌補,亦會對消費者的期望和駕駛體驗構成影響。」

另一宗投訴是事主向一間公司購買五年車齡的二手電動車,承諾可享用由廠商提供的永久免費充電服務,但事主向廠商開立帳戶時,廠商指只有一手車主可免費充電,最終二手車公司退還1.5萬元,作為電費補貼。

消委會提醒市民買電動車前,先留意住所和工作地點附近有無足夠充電設施,並為維修和保養開支作預算。

福特電動車跟隨Tesla調整售價 外界憂行業掀減價戰損害毛利率

繼電動車生產商Tesla之後,美國車廠福特的電動車亦減價,外界關注行業會否觸發減價戰,損害毛利率。

為了刺激放緩的銷量,電動車生產商Tesla去年十月和本月初在內地減價,再擴展至歐美等之後,可能觸發業界減價戰。

美國車廠福特周一宣布,旗下野馬系列電動車減價百分之1.2至8.8,每輛平均減4,500美元,部分車款入門價降至不足46,000美元,相當於36萬港元左右,亦符合美國向購買電動車,提供最多7,500美元稅務寬免的條件。福特表明供應鏈恢復,精簡成本後有空間減價,而且競爭對手已調整售價,公司定價亦要保持競爭力,形容不會放棄任何一個陣地。

內地電動車生產商小鵬,早前亦跟隨Tesla的做法,每輛減價最多一成。但同業理想強調旗下車款售價,堅守20至50萬元人民幣,不會有20萬元人民幣以下的車型。

美銀證券警告,Tesla上季毛利率仍然有近百分之26,可以承受減價的影響,但福特等其他車廠,電動車業務大多仍然虧損,減價只會令需要投資追回產量進度時,生意更難做。

摩根大通擔心毛利受壓,不單是汽車業的問題,薪酬壓力、利息成本上升,需求下滑損害定價能力,導致今年整體企業盈利,展望沒那麼樂觀,美股有回落風險。

內地電動車龍頭比亞迪雖然發盈喜,預計去年純利按年升4倍以上,賺160億至170億元人民幣,主要因為新能源車銷量強勁增長,成為全球第一,而且紓緩原材料價格上升的壓力。

摩根士丹利推算,上季賺最多77億元人民幣,按年升10倍以上,但要關注公司如何回應Tesla減價,將銷量良好的趨勢在本季延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