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研規定康文署場地租用者承諾不「炒場」 議員冀平衡真正用家需要

政府研究加強打擊康文署場地「炒場」活動,要求租用人要作出聲明,承諾不會轉讓。

康文署轄下體育館或球場,「炒場」問題多年屢禁不止。康文署去年推出多項打擊措施,包括租用人親身「拎場」、違規後暫停訂場等。

政府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時指,去年至上月,當局共接獲約270宗「炒場」投訴,而平均每月有約400宗,租用人因累積兩次「不取場或不在場使用」的違規紀錄,被禁止預訂康文署收費設施90日。

為進一步打擊「炒場」,康文署正探討加強對違規人士作刑事罰則或罰款,並正徵詢法律意見,研究要求場地租用人及團體在預訂及登記使用設施時作聲明,承諾不會透過任何形式轉讓已預訂設施。

租場人士謝小姐稱:「我覺得應該有用的。始終你簽了一份文件會有阻嚇力,不會再來炒場。」

租場人士古先生表示:「好點的,但始終沒有較檢查場地更重要,譬如打到一半檢查,跟一入場檢查,相隔幾個字已差很遠。如果中間檢查會好點。」

有立法會議員希望,當局推新措施時,能夠更彈性執行。

勞聯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林振昇認為:「是否如果他(申請人)不是存心欺騙,真的有特別情況不能出席而提交到合理證明,可以讓他們繼續用場呢?其實(炒場)刑罰可更重,例如長一點時間,一至兩年不讓他使用場地。」

局方指,康文署會積極探討在推出全新智能康體服務預訂資訊系統時,加入簽署聲明的可行性。

首屆香港流行文化節 紀念張國榮逝世20周年特別展打頭陣

康文署將舉辦首屆「香港流行文化節」,包括有紀念張國榮逝世20周年特別展覽,亦會在維園搭戲棚,演出傳統戲曲。

「香港流行文化節」網頁

疫後復常,文化藝術活動也重現,康文署公布全年工作重點,當中包括舉行首屆「香港流行文化節」。

打頭陣的是下周三至十月,在文化博物館舉行張國榮逝世二十周年特別覽,展出這位巨星的舞台服飾、唱片、影視節目、各種獎項及私人珍藏等,回顧他在音樂、電影方面的成就。

下月起就有張國榮和梅艷芳的電影放映活動,選取兩人在80年代起20部電影作品,在文化中心及電影資料館上映。康文署預計整個流行文化節會吸引14萬人次參與。

至於今年的「中國戲曲節」,會有九個舞台節目包括京劇等,中秋節前後會在維園搭建大戲棚,演出13場戲曲,預計每場600人入場觀看。

另外,康文署聯同意大利烏菲茲美術館,周五周六一連兩日在灣仔會展合辦博物館高峰論壇,以「無間」為主題,探討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文化交流,已有近二千人報名,其中500多人是內地及海外博物館專家,是歷屆最多國家參與的一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