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全港多處設置了數以千計的自動心臟除顫器(AED),但不少市民稱不懂使用或害怕用錯。有急症科醫生指盒內有指示,毋須訓練也可使用。有立法會議員要求在更多地點設置除顫器。
自動心臟除顫器、即AED,透過電擊,可令心臟驟停的人恢復正常跳動。近年政府積極推廣,但不少市民也指不太懂。
陳女士稱:「擔心急救的時候用錯(方法),會很麻煩,會影響他人生命。」
袁先生指出:「這些不知道怎麼處理,我在醫療方面知識並不深入,僅片面有個概念。」
有急症科醫生指,不需要特別訓練也可以操作到。打開蓋後會有錄音和圖片,指示將電擊片貼患者左邊心口和右邊鎖骨對落位置,AED之後分析心率,此時不要接觸患者。分析完成、需要電擊時,會充電並進行心臟除顫。
醫生又指全港已有約6,000部AED,但認為仍然不足。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前院長蕭粵中認為:「較多人、有人聚集出現的地方及人們會進行活動,較易發生心臟突然因心律不正常,而停頓的情況,其實我們應擺放多些。」
他又指香港缺乏數據庫,紀錄社區較常發生心臟停頓的地點,建議政府建立並參照數據設置更多AED。
有立法會議員指出,仍有大量政府場地,如屋邨辦事處,未設置AED。消防處「AED搵得到」網站,亦未有包涵康文署轄下場地。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指出:「政府總部門口都有時間限制,但傷患是無時間限制,隨時都可發生,政府有無考慮過譬如和便利店合作,將全港便利店都變成AED擺放的地方?」
新民黨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陳家珮表示:「康文署運動場所不在(網站)內,其實運動場所正正可能需用AED,何時可推動所有政府部門,把資料放上平台?」
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回應稱:「除在政府部門加強推廣設置AED外,消防處正積極鼓勵其他機構,把AED資訊上載到CARE平台,亦會繼續探討把其他相關支援配套,或可行合作方案。」
他指消防處下一步將集中向市民宣傳,未接受過AED訓練都可使用來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