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合約月底屆滿 其中九間交新團體營運

首批22間「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合約月底屆滿,其中九間由新的營辦團體營運。部分回收便利點會搬遷。

環保署指去年11月已批出20間回收便利點的後續合約,有10間回收便利點,因租約或技術考慮,需遷往新地點,並將於下月1日繼續服務。

而因應署方準備在葵青區,試驗在公屋發展小型回收便利點網絡,「綠在葵涌」將於月底停止服務,減少資源重疊。環保署會在區內回收便利點附近,設立回收流動點。

至於「綠在上環」,去年招標沒有符合投標團體,需重新招標,正進行標書評審。署方正加緊安排臨時過渡服務,以便利上環區居民回收。

【新聞透視】垃圾日日過萬噸 為何環保園租戶無「料」到?

環保園是香港首個專門為回收業興建的設施。

處理廢食油環保園租戶黃耀光表示:「很可惜現在的原材料量不足,大約是我們設計產能的三至四成。」

處理廢鉛酸電池環保園租戶龐傑說:「當我們即將開廠,突然發了六個出口牌,這個行業不是要甚麼資助,只是要政策。」

香港再生資源總商會名譽顧問郭可兒指出:「我覺得不可以限制出口,應該公平地做到,不是只交給香港(處理)。」

做回收,但收不到廢料,政府應否再幫忙呢?

立法會議員劉智鵬稱:「首先可以是運送去環保園,足夠環保園去處理的廢物,我覺得這裡有先後的次序。」

立法會議員陳克勤指出:「別人也面對一個很高的生產成本,也能勝過七毫呎租的環保園租戶,你也要思考一下。」

環保園耗資超過三億元興建,投入運作超過十五年,如何才可以物盡其用?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