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資訊界指機場「冧機」或由於後備系統無法啟動

今次機管局登記系統出問題,有立法會議員稱以往未聽過、不認為屬大問題;有資訊科技界人士就認為,機管局應檢討維修流程。

早上不少離港旅客因機管局系統出問題影響登記流程。

2018年5月,港鐵機場快綫九龍站亦曾因預辦登機電腦系統故障,影響旅客辦理登機手續。

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指,未曾聽聞類似情況在機場發生。據他了解登記系統設「分間區域」,航空公司遷移至其他沒受影響的櫃位便可繼續運作。

自由黨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說︰「今次是突發事件,即使是在若日間發生,影響會大些、在繁忙時段,也不會導致整個機場停頓,因為不會一個系統支援整個機場操作。不是經常發生,所以沒有所謂懲罰機制、亦不是我們的重點。最重要是今次經驗後,知道哪方面出事,如何加強這方面的防護。運輸及物流局負責監管他們,相信政府一定會問他們發生何事,必定是要交報告。」

有資訊科技界人士估計,一般系統出事都有後備應急,今次可能發揮不到作用。

智慧城市聯盟榮譽會長楊全盛稱︰「因為正在做系統更新維護,維護期間可能會關掉一些後備計劃或設備,令更新維護時的工作需要,或在那刻換掉一些設備後發現後備計劃無法運行。機管局或要檢視程序,工作人員有否跟足指引或指引上有否不足之處。」

事發後機管局啟動應急措施,但人龍至少四小時都未能消散。

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李永富表示︰「(故障)引致人手及旅客累積,導致『骨牌效應』,疏導情況需要更多時間。機場落成25年至今,那情況希望機管局盡快能夠了解。」

他促請當局盡快解釋事件。

本港機場上月客運量達160萬人次 為前年同月逾10倍

香港機場上月客運量達160萬人次,是前年同月的逾10倍。

機管局指去年12月,往來東南亞及日本的旅客量,升幅最為顯著,貨運量就繼續受到全球經濟及地緣政治等影響,較前年同月跌近三成;往來東南亞、北美及歐洲,錄得相若跌幅。飛機升降量就較前年同期增加百分之8.7。

總結全年,客運量共570萬人次,是前年的四倍。機管局行政總裁林天福表示,去年下半年放寬旅遊限制及入境旅客檢疫要求,最後一季機場客運量開始回升,相信隨著與內地恢復免檢疫通關,機場旅客量將會繼續增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