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導航】高性能划艇運動衣

這件背心連衣服,就是划艇運動員比賽用的服裝,物料主要是用尼龍等人造纖維製成。而穿在比賽衣內的黑色短袖上衣和壓力褲是訓練服,其中壓力褲同時也可以幫助運動員推走身體的乳酸,讓身體恢復更快。

比賽衣看起來和普通運動衣沒有分別,但當中的紡織技術,是決定運動衣性能高低的關鍵。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項目發展總監姚磊稱:「其實開發高性能運動服,或者如何幫他們(運動員)做,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基礎他們的需要、比賽的規則、他們的訓練、比賽的環境條件,然後我們考慮他用甚麼材質是適合他,包括布料的結構設計是否需要一些功能,然後如何設計,怎樣的結構去製作這件衣服,我們都會從多方面考慮。」

划艇很多時會用背部及大腿肌肉,好像肩胛骨位需要大幅度動作,衣物長期會磨擦皮膚造成傷痕。所以比賽服用了無縫連接的方法,令衣服內層表面平滑,減低磨擦。

控制衣物中的水份也是製作比賽衣重要的一環。運動時,大量出汗會使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腫脹,保護性能下降,皮膚表面的水份都會被抽走。如何將汗水從衣物中扯到布料外面,讓皮膚保持在乾爽的狀態,是他們研發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創科導航】基因檢測患糖尿病風險

研究亞洲人基因和糖尿病關係多年的陳重娥教授就認為,和不少先天疾病一樣,遺傳才是糖尿病的致病主因。

過去接近三十年,他們收集了超過三萬個不同健康情況人士的基因圖譜,及臨床的身體檢查數據,再持續追蹤他們的健康變化,最後建立了一個專屬亞洲人的基因數據庫,可以直接從不同的基因序列方式,推算檢測人士在將來有幾大機會患上糖尿病。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陳重娥表示:「我們從1995年開始的時候一直收集不同的數據,包括有糖尿的人士,一些是前期糖尿人士,一些是糖尿人士的家族成員,和一些是健康的自願參與者,這三萬多的人是在三十年裏我們跟進他。每一個人他們也有一個三十億的基因譜圖,這三十億的基因譜圖是由爸爸媽媽傳給我們,這些數據中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差異,就可以讓我們知道這些人士是否屬於高危的人士。」

劉少謙是陳教授團隊的成員,他的工作主要是做基因排序,他說人類的基因序列有一半來自爸爸,一半來自媽媽。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當人類基因排序裡,特定的位置出現某種標記,就代表有機會患糖尿病,越多位置發現相關標記,患病風險越高。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後博士研究員劉少謙指出:「我從同事那裏取得基因的數據回來後,我會把它(基因數據)再編碼成0、1、2,每一個基因的位置,0是代表爸爸媽媽兩個基因都是屬於低風險;如果是1的話,爸爸或者媽媽其中一個是屬於高風險;如果2的話,就代表爸爸媽媽兩個遺傳下來的基因都是屬於高風險。我們每一個人是可以有數百萬個基因的位置,我們就會在當中找一些相關的基因出來,然後再加起來變成一個分數,去預測那個人將來有糖尿病的機會。」

分析了基因,獲得患病風險分數之後,團隊會利用臨床檢查的數據,以及生活習慣問券調查,為檢測人士做評估,推斷他在五至十年內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心臟病、中風、血管病變,或者腎功能衰竭的風險有多高。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