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解碼】港商進軍大灣區保健市場

疫情過後,很多人開始注重健康,令保健產品銷量飆升,成為家家戶戶「看門口」的必需品。

有本地企業了解到羅漢果有潤肺除痰等各種好處,於是以現代化手法,生產一系列製品供應香港市場,及發掘大灣區的發展空間。

源田羅漢果市場營銷經理蔡懷逸表示:「國內同胞隨著經濟起飛,他們的花錢能力提升,會開始注重一些較健康的(產品),亦願意花錢在健康方面。尤其是大城市,更加會注意一些有機食品或低糖食品。接下來進入大灣區市場,會做更多研究與開發,會做一些方便年輕市場的產品,迎合國內快捷的生活需求,可能會有一些沖劑,有一些較健康的選擇予國內同胞。」

蔡懷逸認為,香港品牌給予內地消費者有可靠、質量獲保證的印象,若將香港製造的產品進軍大灣區市場,必有一定優勢。

蔡懷逸稱:「例如我們製造食品,我們會有很多食品的檢測公司,例如香港通用檢測認證有限公司,國際性食品檢測的公司,甚或是一些有機認證的公司,都會在香港有分布,幫我們做一些例如農藥殘留或重金屬的測試,給予一個信心保證我們的產品及消費者。」

談到認證方面,內地與本地對於有機的定義亦各有差異。若要發展內地市場,宣稱產品是「有機」的話,就要留意內地的驗證標準。

蔡懷逸說:「主要檢測空氣、水分及土壤,這些不同方面到底有沒有足夠的氧分?是否夠潔淨?會否有太多的污染?去作一個評估,合資格的話,就可以驗證是有機,例如歐洲有不同的標準,內地又有不同的標準,你要依照內地的標準做。」

根據《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定義,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功能,或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的食品,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內地在保健品分類方面也非常嚴格,絕對不能含有藥物成分。

香港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周薇薇指出:「現在有很多保健食品有中藥成分,所以內地就會變得敏感一點。如果是一般促進健康的字眼,沒有會理會你,若字眼上列出對心臟有好處,或減肥也很敏感。期間不能更改健康的結構,更改了的話他們就會說這件不是保健品。」

周薇薇看好內地市場,而且認為港商到大灣區發展會有不錯的機遇。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大灣區解碼】大灣區升學就業資助多 通關增港人查詢

農曆新年剛過去,就有不少學生為未來出路作綢繆。為了增加本地生到內地升學機會,特區政府早前推出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最高可獲1.94萬元資助。

翁先生表示:「都想報讀西醫課程,在內地那邊,最主要考慮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經濟,而內地大學的學費,讓香港居民、中國居民(報讀)都較為便宜,約一萬至二萬元左右。」

Frank說:「我本來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現在國家大力發展大灣區這個地區,有很多支援,加上我對儒家思想或漢學也非常感興趣,我覺得內地是一個非常適合的氛圍。」

招生途徑主要有3個,分別是「內地高校免試招生」、「港澳台聯招」及「暨大華大兩校聯招」,其中港澳台聯招是針對香港、澳門、台灣及華僑學生的招生考試,通過考試就可以報考內地300多間高等院校。

香島專科學校校長羅永祥指出:「這是內地最綜合的考試,而這個考試只需在3月填報個人履歷及資料,5月底考完試後,於6月中左右會出成績,然後大家再根據成績,選報合適院校。」

身兼香港菁英會副主席的黃麗芳,一直致力推動香港青年與內地交流交往。她又鼓勵有意到大灣區創業的青年,可以嘗試參與前海創業大賽,以獲取相關經驗。

前海國際聯絡服務總經理黃麗芳稱:「除了比賽,還有一些配套服務,例如展覽會的服務、對接投資者服務,或申請前海落地等服務,配套予創業者。」

蔡國俊是2021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香港賽區企業成長組銀獎得主,他當時與前海管理局在第五波疫情期間,製作一個視像問診服務,幫助逾3,000位本地新冠肺炎確診者,透過前海創賽平台,令多間公司知道這個方案,從而達成了很多合作機會。

線上醫療平台市場總監蔡國俊表示:「我是從事醫藥行業,其實香港醫療方面的優勢,不論是服務、品質、醫藥上,做得較為出色。我們會在此行業,以這方面的優勢到內地發展時,會有不同機遇。」

蔡國俊說香港人應把握具備兩文三語的優勢,拓展業務到內地、東南亞,甚至歐美國家等海外市場。

蔡國俊指出:「現在有很多資源,包括例如前海管理局,在香港也設有辦公室。當局會有一個商界連繫做配對,可以找他們進行諮詢,他們會提供各種不同意見,甚至可能有配對基金、投資者,或一些商務的機會。」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