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全面復課,近月不少家長為子女報讀大量學習班,希望追上學習進度。有機構關注,疫後兒童及青少年發展需要,指培養「抗逆力」及探索知識的能力同樣重要。
過去三年,五歲的逸逸悅悅不常回校上實體課,媽媽擔心影響一對雙生兒的發展,所以她會上網找教材,協助他們保持學習動力。
家長黃太太指出:「有點困擾的是,真的不太知道現在孩子們的進度是否屬於正常範圍,譬如情緒、學習、社交能力,或者一些言語發展。」
興趣班和補習班陸續復辦,九月就升小學的逸逸悅悅,這幾個月的時間表密密麻麻,黃太太只想他們盡快適應實體課的模式,銜接小學時便不會太辛苦。
有教育中心近期亦收到大量家長為子女報讀不同課程。
教育中心負責人殷小姐表示:「當家長將孩子送返幼稚園上學,尤其在家長聚會,他們會發覺為何我家孩子程度在標準以下,低於平均水平,他們便開始著急,他們現在真的報復式來上課。」
子女的學習比以前「繁忙」,有家長表示會多留意他們的狀態。
家長Alex稱:「每一項運動都可以體驗到一個人,如何對待不同的事情及一個人如何安身立世的能力,亦可以學習在不同規則下,如何運用不同策略,處理困難的能力。」
有國際機構關注,疫後兒童及青少年全人發展,強調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主席陳晴認為:「教育的意義不只是一部學習機器,灌輸孩子書本上面的知識,增加一些譬如『個性教育』、教授真善美的事情,以及在價值觀方面,多一些正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