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三隧分流方案,首階段私家車行西隧減至六十元,而紅隧、東隧就加至三十元;年底前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紅、東隧繁忙時間再加至四十元,而非繁忙時段,三隧最低劃一收二十元。
當局完成三隧分流的公眾諮詢後,公布八月一日西隧專營權屆滿,八月二日起實施新收費,分兩階段推行。
建議首階段,私家車用西隧減至60元,紅隧及東隧加至30元,的士劃一收25元,電單車收費是私家車四成,其他車種暫時不變。
今年底前當所有隧道都有不停車繳費系統「易通行」,就推行第二階段。周一至周六,繁忙時段定為上午7時半至10時15分,及下午4時半至晚上7時,私家車過西隧維持收60元,但經紅隧及東隧就再加至40元。
其餘時間就當作非繁忙時段,私家車無論行哪條隧道,日間劃一收30元,晚間和通宵劃一20元。
至於周日及公眾假期,就將早上10時15分至下午7時15分當作繁忙時段,三隧劃一收25元,其他時段收20元。商用車在第二階段改為劃一收50元。的士維持全日收25元。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心水清的市民可以留意到,西隧隧道費全線下調,最高減幅達七成半,我們相信這方案下,受益不會只局限在駕車過海市民,亦有過海巴士乘客。」
當局強調,除非三條隧道劃一收極高水平,否則西隧無論如何收費都較高,以免吸引更多車出行,但承認首階段收費後,車流變化不大,但第二階段,紅、東隧再加至四十元就有幫助,具體行車時間可減多少?
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指出:「我們看反而著重車龍長短,現在大家早上都看到車龍會很長。我們希望譬如在(近紅隧)加士居道天橋,任何時間都見到車龍,我們期望可以縮短1至1.5公里車龍。」
當局又稱,第二階段繁忙時段前後設有過渡安排,以每兩分鐘加減兩元收費。
運輸署助理署長(策略研究)梁世豪稱:「即使駕駛者在(早上)七點半後才過海,收費不會立刻大幅調高至繁忙時段收費水平,而是按實際時間、按逐漸上調的費用收取。當過海隧道達繁忙時段收費水平,視乎大家用的隧道,收費維持2至2.5小時,直到繁忙時段完結。這舉措目的是減少誘因,避免駕駛者為避開較高收費,而突然加速或減速。」
當局又指,法例將來亦會賦權運輸署署長,根據實際交通情況,就繁忙時段的範圍、收費水平等作微調,每次調整最多3元,最多每半年調整一次。當局下周會提交立法會展開修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