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二月零售銷售三百多億元,按年上升超過三成。當局指與消費氣氛改善及訪港旅客人數大幅回升有關。
疫情緩和加上全面通關,市面熱鬧場面重現,市民消費意欲怎樣?
鄧女士說:「平時可能要想想那件東西有沒有用,沒用就不會買,現在都會覺得可以買一買,衣物那類。」
曹先生稱:「當然了,肯定會買,促進香港經濟,多多消費,剛才還買了東西。」
根據政府最新零售業銷貨額數字,二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331億元,按年上升百分之31.1,多項貨品零售銷貨價值,按年升幅超過一倍。
期內酒類飲品及煙草銷貨值表現最好,按年升超過兩倍,其次為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和鞋類,眼鏡店、服裝、汽車及汽車零件,亦錄得超過一倍升幅,書報、文具及禮品就升近九成八。超市貨品銷貨值連續兩個月錄得下跌,按年跌近兩成,新鮮或急凍魚類及禽畜肉類就跌百分之15.5。
政府發言人指,隨著消費氣氛繼續改善及訪港旅客人數大幅回升,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在二月按年急升,而去年基數比較低亦是部分原因。展望零售業表現將繼續受惠於個人消費及入境旅遊的復蘇。
不過,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對零售業前景就不是那樣樂觀。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執行總監羅振邦稱:「香港復常,在復蘇經濟仍是初階段,加上很多人外遊,所以本地銷售或消費情況仍然相當疲弱。整體來說,今年三月份零售市道較二月弱些,對比去年四月,政府一次過發放五千元消費券,今次對零售市道影響力未必如去年顯著。」
他又指,零售業界普遍面臨人手不足問題,期望當局提供誘因加強支援。